第14章 林寻四年之志(下)(1/3)
这是林寻千奇百怪的想法中的一个,它也有很多无法解释的,比如最初的意识从哪里来,死后之死又是什么,它没有理论依据,仅仅是一个小学生的臆想。
但可以肯定的是,林寻在这四年里搜集了很多关于死亡的资料,哲学的、神学的、科学的,他来者不拒。
哲学都认为生命既然迟早结束,死前来自虚无,死后归于虚无,那么其终究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接受死亡,在生命过程中创造意义,才能收获有意义的人生。
林寻感觉看了和没看没有什么区别,像是喝了一碗寡淡无味的心灵鸡汤。
神学更不用说,它把一切理解不了的归结于万能的主,死亡不过是暂时回归主的怀抱。
科学却很有意思,它不靠纯粹的臆想,也不依赖自欺欺人的信仰,它把万事万物所有的道理、规则通过理论总结,实验论证,建立起高高的理论大厦,然后不断向上攀登。
对于死亡,科学理论里有很多猜想,林寻最感兴趣的就是量子平行宇宙理论,理论依据是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个令人头疼的东西,爱因斯坦26岁发表狭义相对论,33岁提出广义相对论,36岁完整的发表广义相对论。
令无数人理解不了的相对论只是他26岁提出的理论,而他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了被他视之为魔鬼的量子力学。
他自己曾说,“我思考量子问题的时间百倍于思考广义相对论的时间。”
即使是聪明如爱因斯坦,花了百倍于广义相对论的时间研究量子力学后,也问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上帝也掷骰子吗?”
是的,在爱因斯坦的直觉里,宇宙是和谐而简洁的,所以他究其一生研究如何把四大基本力统一,而量子力学却打破了这份和谐美。
首先,量子力学的反常识之处在于,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跳跃的,阶跃的。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然而量子力学却告诉我们,在微观世界里,吃一万口能变成胖子,但是前面九千九百九十九口吃了都没有变化,最后一口吃下去,唰的一下就成了胖子!
这个阶跃的量子最小数值,就是广为人知的普朗克常量了。
其次,量子力学的反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