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章 分厂有动静了(1/2)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何雨柱想的是引导技术人员,激发他们创新激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至于轧钢机的创新改进,何雨柱觉得他没那么多精力去管了。
科长要学会自己找突破方向。
何雨柱要在机场上继续深耕,目前做出的机床还只是最基础的,功能单一的。
往后还有其他功能的机床,当然这方面何雨柱已经让技术科的人做设计了,根据需求创造设备,这是何雨柱一直以来要求技术科人员的。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要时刻关注发展建设,寻找需求点,然后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和研发。
机床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多轴联动机床,这东西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关键,按照前世的记忆,过几年何雨柱就读的大学会研制出国产的多轴联动机床,何雨柱准备把这个事情提前,并把它推广开来。
纵观前世国家的发展,一些关键技术不是没有研发出来,与国外的差距也不大,只是没有推广开来。
没有人使用,没有市场,最终投入收不回,后续研发跟不上,导致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何雨柱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就像光刻机一样,八九十年代,国家是搞出了能用的光刻机的,与国外只差半代,但没有厂家使用,投入大笔钱一分也没收回来。
以至于后来成了任务,搞出来就行,能不能用,有没有人不管。
何雨柱不想这样,光研发,不投入市场,难言发展,更别提追赶国外。
何雨柱觉得,造成这种状况除了崇洋媚外,就是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机制。
技术发展必须要经历发现需求,设计研发,投入市场,市场检验,改进技术,再投入市场,再改进的过程。
而国家的很多关键技术发展不起来就是没有按照上面的流程来。
没有环境和机制支持,技术无法投入市场,得到市场检验和反馈,从而不断改进。
何雨柱想了好几遍,感觉这种状况还是很难改变。
只能从切实需求出发,在关键点上加速工业发展。
也许,发展快了,上面会做出一些改变。
回家路上
“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