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章 分厂(1/2)
分厂建设的报告很快就打上去了,上级对此很重视。
但在轧钢厂分厂的选址上出了分歧。
另外,轧钢厂这个名字也不合适了,轧钢厂现在几乎没有轧钢业务了,而是机械制造业务。
这一点轧钢厂在报告中也说了。
轧钢厂原名叫红星轧钢厂,要改的话改成红星机械厂毕竟合适。
轧钢厂外出建设分厂,区里是支持的。轧钢厂那边确实没有空地给轧钢厂建车间了。
但跟车建到郊区,甚至乡下,就难搞了。
轧钢厂的绝大部分工人都是城里人,一旦建了分厂,是有一部分工人要跟着过去的。
这些人都是拖家带口的,一家人都跟过去不合适,有些家人是在别的厂上班的。
而轧钢厂没能力解决这么多工人的上下班问题,这样一来,工人的调度就不好弄了。
而区里也没能力门为轧钢厂搞一条公交线,轧钢厂分厂就只能在郊区建设了。
只是轧钢厂报告上说了,四九城是要发展的,过几年轧钢厂这些厂长都得往外搬,现在的郊区过个十几年也是市中心。
到时候也得搬,还不如直接搬远一点。
至于工人,轧钢厂计划多招些农村人,城里人先让愿意去的先过去。
剩下的以后慢慢调过去。
区里是不支持轧钢厂这样做的,城里有很多人需要工作,农村人招多了城里人就没有工作岗位了。
当然,只要能解决几万轧钢厂工人家属工作问题,整个轧钢厂都可以搬过去。
而这点轧钢厂在报告中没说怎么解决,区里一时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看工业部了。
工业部看了轧钢厂的报告,一时直接也没有定论。
轧钢厂这个想法太超前了。
不过,确实是为四九城的发展考虑了。
作为国都,四九城必定是要不断发展不断扩大的,今天的郊区,明天可能就是市中心了。
轧钢厂可以说是起了一个好的头,只是搬迁一个上万人的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轧钢厂只是先建一个分厂,把机床的生产放在那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