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编纂通史(3/5)
去给史料上的事情定性。我记得在前朝初期有位君王,战争过后喜欢杀俘,导致现在好多所谓的道德高士对此大加批判,说什么杀俘不详,有违天和。这样做非人君之道也。乃是世间一等一的暴君。导致后面的史官只要是编修前朝史都给人定性为暴君。我看到这里我就笑了。他们也不想想,前朝初年距今快两千年了。那时候的国力能和现在比吗?那时候的粮产能和现在比吗?前朝相关史料记载可是清清楚楚,当时连自己国内的百姓都食不果腹,难道留着那些俘虏来给自己的子民抢粮食吗?在当时的处境下。杀俘才是对自己百姓最大的仁慈。这才是一个王为自己子民该做的事情。这些人什么都不懂。以自己浅薄的学识妄议古人。还洋洋自得的自榜高尚。小爷见到这种人,都想尿他一脸。正所谓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但不是叫你在史料里瞎说。更何况你们还带着严重倾向性。所以这客观二字。乃是史家第一操守。如果做不到客观公正,诺在此求求你们,不要做史官了。去文学院写话本才是你们的最佳归宿。”
“以上三点。我称之为‘史家三则’守住这三则,史家弊病不说尽除,那也是强过现在千倍万倍。这三条,就是你们史家的底线。”
方诺洋洋洒洒一大段话,听得下面的人是冷汗直流。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本以为只要不畏强权秉笔直书就能成为一代撰史大家。哪成想方诺所言所语打碎了他们虚假的自以为是。因为他们清楚,他们每个人都你没有做到方诺所说的那所谓的‘史家三则’。真实,全面,客观。说起来就三点要求。可现在史家里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人都是抱着自家严重的倾向性去读史,学史,撰史的。读史和学史你有倾向性无可厚非。可一旦撰史人在撰史的时候有倾向性了,那对史料的记载就是灾难性的后果。方诺说的没错,撰史人在撰史的时候,就是个工具,那支史笔才是真正的主人。以前却没有一个人明白这个道理。都是以仆欺主,拿自己的喜好凌驾在无数的史料之上。场下众人久久无语,一时整个广场落针可闻。就连老干部们也被方诺说的是哑口无言,无一人敢提出异议。
“紧守住这三点就能把史家弊病去除大半,但还不够,在这三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史家必须彻底离开对王室的依附。这就是小爷我刚才说的难在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