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史家弊病(2/5)
代的史家人都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段话说的是斩钉截铁,气势逼人。台下众人听了一时震惊。想要反驳,又不知该从何驳起。
这时候前史学院长江文谦听到方诺的话坐不住了。站了起来对着方诺开口说道:“诺儿你话说的太过了,以死谢罪就不用了,老夫就想问问你,你说的第二点有人无故加以私人之揣测,而给某些人或事加与私家之定性怎么解释?还有你说有会为尊者讳不写恶事,这我承认,但你说的编造无端事迹美化其人我想在正史里应该没有吧。秉笔直书是一个撰史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准,真要是美化某人,史家内部也不可能让这史料流传出去啊。”
方诺见老院长相询,也不敢怠慢。急忙答道:“我说的第二点,其实很难被发现,但是凡事都逃不过认真的去分析。正所谓人无完人,一个人的见识始终都是有限的。作为一个撰史人,你真的就是一个撰史人,如果你要在写史的时候在你不熟悉的领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不合常理。你们不懂军事,却要在军事的胜败上说三道四,你们不懂政治,却要在对一个国君的施政上咬文嚼字。你们也不懂医学,却要经常给某人的离世而妄下定论。如果你们不信,我现在就找给你们看。”说完他就拿起桌上的那本《神武贤臣传》。
“这《神武贤臣传》记载了昊国里的一位王爷的生平。我现在来给你们找出其中的问题。礼王传‘礼王乃昊王胞弟,自幼习武,能征惯战,数十年为国征战,浑身皆伤,老来后时有旧疾复发使王不能受也。’这是第一段。然后在看第二段‘王年六十,大寿庆之,王悦,日饮三百杯。’再看第三段‘礼王寿次日,宫变,三王子刺昊王于殿中,殿中当日守卫皆无,昊王侥幸,伏三王子。遂招礼王责问曰,汝之护卫因何缺守殿中?礼王答,不知。昊王大怒,责令礼王闭门思过,当夜。礼王薨。’本来写到这里就可以了,但这位史家偏要在后面画蛇添足的加一句。‘礼王虽有刺架之嫌,可昊王不可无定罪毒杀礼王之理。’老祖你说说看。这话什么意思?”方诺看向江文谦问道。
江文谦听完这三段就明白方诺要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前面两段其实都隐晦的告诉了大家,礼王之死可能是因为旧伤复发,也可能是因为寿宴喝了太多酒,毕竟是个六旬老者,饮酒三百杯真的会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