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年产量一亿吨(2/3)
利用率极低,只有接近2,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普遍应该是193左右。
我对于这套方案进行了一些改进,首先是由阳光给催化成甲醇,再由生物技术定向催化,可以一步步的合成淀粉。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一些特意性的酶作为催化剂以外,不需要什么活的生物参与反应,所以整个合成的过程相对比较可控。
经过优化这种合成的过程以后,目前的这套技术可以在9步之内合成淀粉,将能量的利用效率提升到1427。”
陈仲策做了简要的说明,二位领导听完都震惊了。
按照陈仲策的这套方案,对于反应底物的利用效率那是提高了十几倍啊,对于能量的利用效率那也提升了不少。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方案的初级化学原料是二氧化碳,终极的产物是淀粉。
这就相当于喝西北风也能喝饱了!
以后,那是不用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了,而是担心以后二氧化碳不够用了。
这个碳中和的目标或许不用那么些年了,这项技术一旦推广开来,可能十年内就能完成这个目标了。
二位领导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双方眼里那炽热的目光。
干!
一定得干!
“仲策,你的这套方案还有什么问题吗?需要我们协助解决什么?”沈老问道,话语中都带着几分急切。
“回沈老,确实还有部分问题。目前我只是在实验室内完成了相关技术,但是至于这个工业化放大,还需要您这边安排人做一下攻关,毕竟实验室完成和工业化放大这个完全不是一回事,里边的难点不是一星半点的差距。
如果需要我做实验的原始数据和一些技术细节的话,我回去以后整理完汇报给您。”
陈仲策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有些发虚的,毕竟这个是他前世的结果,这次是直接复现出来了,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实验,哪儿来的实验数据?
化学生物和数学不一样,前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更加依赖于实践,而后者则是一定程度上偏重于理论,数学可以直接从纸面上推演出来,但是化学和生物学大多数还是需要有试验数据作为支撑的。
好在两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