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数学界的飓风和千里请援(3/4)
你可不能推辞噢。”陈仲策怕陆美蓉心里还有什么负担,特意解释道。
“那行,未来小师弟但有所命,无所不从。”陆美蓉挺了挺胸脯说道。
“好。”
陈仲策在汉江五中和美女师姐苦干的时候,西南地下掩体中,程文轶带着的团队也在夜以继日地推演可控核聚变的理论模型。
在每个团队独立进行模拟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陈仲策的技术路线的完备性,几乎是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认真的体会到陈仲策说的那句话:“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托卡马克即便不是一条死路,那也是需要跨过最多难题的一条路。”
陈仲策提出的这一条方案是延续了仿星器的设计,但是综合利用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对于各项材料的要求降到了最低。
特别是创造性的把第一壁的材料和裂变的增殖堆结合起来,这把快中子对第一壁的损伤降到了最低,而且还能富集反应的原料,简直就是天才的设计。
在陈仲策的任务分解中,每个小组都会负责一部分技术的精细模拟,同时把模拟的结果跟陈仲策技术路线上的数据进行核对,发现基本所差无几。
开始,大家还惊叹于陈仲策水平之高,到了后来大家几乎都已经麻木了。
都已经是陈神了,哪还有他搞不定的问题?
但是,就是这样,问题还是出现了。
今天在程文轶的主持下,完成了第一次统筹拟合模拟,但是所得的结果却与陈仲策的结果相差甚远。
得出来在现有的技术路线下,在单位空间内,可控核聚变产生的增益因子只有区区的08367,这完全达不到释放能量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陈仲策的技术路线是完全错误的。
开始的时候,众人还不相信,直到用地下掩体的超级计算机整整算了三遍,还是只有08357
这下子所有人都有些绝望,因为在陈仲策的方案中,处处都是妙到毫巅的设计,如果这样都不能成功,那么可控核聚变是不是就是一条死路?
那人类是不是就要困死在地球上?
于是,程文轶只好通过翟老找到了陈仲策,需要他千里驰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