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人皮鬼(七)(1/2)
廖凡、刘思扬与廖明德走进了大觉禅寺里感受到无比的宁静与舒适。
大觉禅寺由来与时代变化解说:目前的大觉禅寺是地处于广府羊城,是一座佛教寺庙。该寺庙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洗礼,使得其寺庙变得更有韵味,寺庙之内有着不同的藏经阁,正室和禅院等建筑,古风味十足。
最早的大觉禅寺始建于辽重熙二年(1033年),历经金、元、明、清四代,近千年以来,殿宇恢弘,高僧云集。然而在抗战中毁于战火。即将重建的大觉禅寺位于津门市宝坻区京津新城玉佛宫西侧,山门宝殿、讲堂寮舍、瞻礼朝拜、文化教育等设施和功能一应如法俱全,总占地面积500亩,觉禅院。 大觉禅寺,又叫大觉寺院。
此现在的广府大觉禅寺,周围群山拱抱,古树交柯,山门处,新辟停车场,建有一个直径60米圆形放生池,沿寺前108级台阶拾级而上,迎面是庄重堂皇的高大山门,一对大石狮雄踞左右,俯视人世沧桑。
进山门,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供奉大肚弥勒佛,满面笑容,和蔼可亲。 弥勒佛两旁塑有四大天王,每尊有4米高。 二重殿为吉祥殿,供奉文殊菩萨,其后佛龛内塑有威武站立的韦驮菩萨(传为南天王八部将之一,勇武著称),面向大雄宝殿,注视动向,为寺中“守护神”。此殿两侧塑有二十诸天神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过文殊殿才到寺中心——大雄宝殿,三宝如来(释迦牟尼)正坐其中,高大庄严,左右以普贤、文殊相配,为三天尊同殿,东西两侧列十八罗汉塑像。
大雄殿之后为藏经楼、二层建筑。相传大觉寺原是宋末元初谢氏家庭的家庙,最早的建筑就是藏经楼。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改建为大觉禅院。清代藏有《法华经》、《华严经》、《妙法莲花经》等28橱五千多册,均为宣纸雕版印刷的线装古经,所藏经书比一些名刹大寺还要多。寺右侧小山头还有用古方砖砌成的晒经坪,每年古历六月初六日,是大觉寺“晒经日”,这一天,如同庙会一般热闹,四方男女前去烧香,香火大盛。(解说完毕,广府羊城的大觉禅寺并非最早建成,而是在津门,广府此处属于弘扬佛派文化,所后期建造,至于何时,就由各位读者自己前去认证。)
廖凡、刘思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