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掩耳盗铃,说的就是小铁皮桶了(3/4)
方圆10公里看得清清楚楚。这才有猎人熬鹰的古法,训练鹰成为第二只眼睛。
无论萧栋怎么劝,雪豹就是不下地。小家伙还把粗茸茸的爪垫捂住两只眼睛,把脸盘子整个埋进树干里。
好像在说:看得见我么?看不见。
萧栋气笑。
“是你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吧。”
雪豹用爪垫自己捂住自己眼睛,它什么都看不见,也以为别人看不见它。
网友们嘲笑的超级大声。
掩耳盗铃,说的就是小铁皮桶了。
他们也很好奇,主播会怎么哄雪豹下地?
这实心眼孩子,该怎么哄?
萧栋找了株大柳树,他爬上柳树采了柳条,然后盘坐在柳树底的青石板上,开始编织。
他编柳条的手速极快,一看就是常年干农家活,对于农家用具十分熟悉。
他用柳条盘底、编主体按压成型、底边加固,大片柳条在他手指间穿梭翻飞,快的就像是有生命一般。
穿笼骨销口、辫背篓带。从盘底到销口每织圈都要用力使劲地拉紧压实,不留一点缝隙。
他一边专注于手上的柳条编织,一边笑道。
“咱们山里长大的,早早地都学会用背篓拾柴禾、打猪草,背红薯、包谷、洋芋等。”
“小时候除了放羊,还得用背篓到几十里地以外去‘担脚’,帮大人分担点活。”
“这背篓啊,是咱们常用的工具,一个上好的背篓可以使用十多个年头。山区道路难走,又狭窄,担挑不方便,山里人就用背篓做买卖。”
极有山里气息的土话,让不少农村长大的网友,觉得十分亲切。
他们回想起小时候跟大人赶集的场景,一个个背篓,是东方劳动人民最亲密的伙伴。
劳动间隙,庄稼人靠着他调节一身的疲惫,坐在背篓上歇息一会儿……
大集体年代,庄稼人常常在田间地头开会,背篓充当着凳子聚在一起成为会议的观众……
城里网友们听得新奇,看着萧栋手里翻飞的柳条,和越来越成形的背篓,眼里满是期待。
腰小口大,底部方圆形,口呈喇叭形,与雪豹头部大体平行,倒立像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