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沐阳县城攻坚战(二)(1/3)
在炮火力的布置上,6门小口径的山炮,秦峰分散布置在了步兵火力掩护阵地的战壕后上方,而不是在战壕里,那样会影响战壕步兵的流动,也会影响炮兵的视野。
尽管这种小山炮的射程能达到1000米开外,可要想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炮击的准确度,必须要尽可能的靠前布置。
300米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炮击距离,在这个炮击距离上,炮兵用肉眼就能直接准确发现敌军的机枪火力点,而敌军步枪和机枪的射击准确度,将大幅度降低,到达命中靠信仰的地步。
每一门小山炮周围都用沙袋布置了掩体,抵御敌军炮火的反击,以及敌军机枪火力的压制,大幅度降低炮兵的伤亡。
4门山炮的其中2门,分开布置在进攻集结阵地的战壕后上方,用来轰击城墙,引诱敌军城内的隐藏炮火。
剩下的2门山炮,布置在后方,2000米左右的位置,用于反击城内的炮火,至于那4门野炮,则布置在城内山炮的射程范围外,用于彻底扼杀城内的反击炮火。
把步兵和炮兵进行如此布置,不管在攻城的时候能不能用到,秦峰手下的各级军官,都会对城池攻坚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将来他们独立领兵作战的时候,至少可以照葫芦画瓢。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
多攻上几次,他们慢慢就会明白如此排兵布阵的意义了。
进攻沐阳县县城的战斗,其实在挖掘战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负责守城的北军105师2团,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秦峰的独立团,一步步的把战线往前推进。
他们心里清楚,一旦战壕被挖到较近的距离,独立团的士兵就能十分便利的,对他们发动一次次的进攻,沐阳县城肯定也就守不住了。
原本他们以为,用一个团的兵力,防守秦峰新组建的独立团绰绰有余,可当他们看到了秦峰的进攻战术后,信心就不那么充足了。
为此,他们调集了不少重机枪,布置在城墙上,掩护城内的守军发起反击,阻止秦峰的独立团继续向前挖掘战壕。
可是,城墙上的重机枪,却遭到了独立团小山炮的攻击,没多久就哑了火,而从城门冲出来的守军步兵,也遭到了重机枪的扫射,不得不退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