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真正意义上的火绳枪(1/3)
“结果,几年的仗打下来,按照捷报上的数字,燕逆已经损失百万大军,却依旧顽强地打到了朕的京师城下……”
“这难道还不是对朕的天大讽刺吗?”
朱允炆说起这些的时候,脸上是带着笑意的,但是语气中的冰寒却是所有人都能够听出来的。
他刚才说的这番话,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以前大家都把自己这个皇帝当傻子,什么夸张的捷报都敢往宫里送。
“臣等有罪!”
新上任的六位大学士无言以对,只能立即自承有罪。
“诸位爱卿说笑了,这事可不关你们的事,都是些目无君父的胆大之徒在欺君罔上罢了!”
朱允炆也知道,这事儿根本怪不着眼前这几位文官。
“好了,捷报的事就暂时放在一边了,反正内阁也不用操心军事,我们接着讨论下一个问题……”
大明内阁的第一次议事持续了整整一天,为朝政事务的处理定下了最基本的流程和原则。
从此以后,所有的正常奏折都会由通政司分好类送到内阁,由对应的内阁大学士批阅上处理意见后交到首辅处。
由首辅审核同意后才会送到朱允炆的手中,再经朱允炆用印后作为最后的处理意见。
不过,为了限制首辅借机揽权,朱允炆还规定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比如内阁大学士与首辅意见发生冲突且经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就必须交由朱允炆亲自决断。
再比如,在重大问题的处理上,必须由首辅和次辅共同署名才能作为内阁决议上交。
等等诸如此类非常多的细节……
如此一来,有了内阁的帮助,朱允炆就可以从琐碎的朝政事务中解放出一大半的精力来做其他更重要的事。
内阁制度的推行,并未在朝堂之上引发什么太大的波澜,反而获得了绝大多数文官的拥护。
在成立了内阁之后,朱允炆暂时就停止了对朝政制度的改革,现在的他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尽快北伐解决燕王朱棣的威胁。
第二日,皇家近卫营的捷报就被公开,而对他们的封赏也同时诏告了天下。
王毅封爵“安阳伯”,王约和张龙加衔五军都督府中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