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对大明军队的改革(1/3)
朱允炆并没有大包大揽,然后全部照搬后世记忆中的那个内阁制度。
而是仅仅只提出了一个框架,然后任由这六名官员自行去商讨完善。
事实上,这种类似于多人宰相的内阁制度,对文官的吸引力远超了朱允炆的想象。
就在他提出这个框架之后,原本持反对意见的陈迪和练子宁立刻就改变了口径,变得积极拥护起来。
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官员,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设立内阁的好处。
这实际上就是把原来废除丞相制后拆分掉的相权,又重新收拢了一部分给了内阁。
这对于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理想的文官团体来说,绝对是一件让他们非常期待的事情。
所以,朱允炆设立内阁的建议,被几位文官一致通过了,然后就开始热火朝天的讨论起了细节。
朱允炆在设立内阁制度的时候,就特意屏蔽了内阁在后世统管军事方面的职责。
文官团体掌握军权,这是朱允炆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他把内阁权限全面限制在了政事之中。
而军权则会独立出来,只属于朱允炆自己掌握。
特别是在如今燕王朱棣依旧在江北虎视眈眈的局势之下,对于军权他更是需要绝对的掌控力。
君臣几人花了近两个时辰,才终于将大致的内阁制给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更加细化的事情了,朱允炆直接全部留给文官们去自行商讨了。
第二天,大明战俘惩教所就正式在京师南大营挂牌成立了。
这个战俘惩教所作为一个暂时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的下属机构,由工部右侍郎解缙兼任了第一任惩教使。
朱允炆又从京营中选拔了近五千精锐加入了惩教所,建立了惩教卫用来维护整个惩教所的秩序。
另外,解缙经过朱允炆批准后,又从六部中抽调了部分低品级文官作为惩教员进驻南大营,正式开始了对燕军战俘的思想改造。
而且,在朱允炆的直接干涉下,那个被识人术评价为善于训练新兵的,原中都留守司副留守王炳,也成为了惩教所的惩教副使。
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拿着朱允炆亲自制定的练兵操典,再结合他自己的练兵经验,对这些燕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