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内阁制度之议(2/3)
以为,如今的理政模式尚可,应该不需要做太大的调整,以免影响到整个朝堂的稳定……”
陈迪身为吏部尚书,可以说是如今的百官之首。
他的骨子里深处,最希望的就是朝堂稳定,而并不喜欢频繁的变革。
所以陈迪其实是不太支持理政模式改变的,只不过他也没有明着反对就是了。
“练卿家你的意见呢?”
朱允炆对陈迪的回答,不置可否,然后又点了礼部尚书练子宁的名。
“微臣……微臣也觉得,小小的调整一下即可,目前还是以朝堂稳定为重。”
练子宁想了想,也比较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希望维持现状的意见。
“启禀陛下,微臣倒是觉得如今的理政模式确实是需要改变一下了。”
这时候,左都御史景清却跳出来,说出了与陈迪等人完全相反的意见。
“微臣认为,如今理政效率十分低下,需要一个能够快速做出决断的新模式。”
景清此话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私心,因为在坐的几位官员中,其实只有他与理政的关系最远。
他任职的督察院属于监督机构,并不直接参与朝廷事务的决定,所以他此刻所说的话其实完全代表了他的公心。
“微臣也赞同景大人的意见,如今的理政模式确实需要改变一下了……”
“虽然说如今朝政大权被分散到六部,但是各部之间因为互不统属,所以导致许多事情处置起来,效率都十分的低下。”
解缙此时也说话了,他直言如今的理政模式确实需要改变。
“启禀陛下,微臣也觉得如今的理政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一份公文在两个衙门之间流转就需要五到六天,任何一个事项,从递交上来到最后审批结束,往往用时都要超过一个半月……”
“如此效率,绝不是为政之道!”
没等朱允炆点名,杨荣也主动表态了,一听他的话的朱允炆就知道,他对现状的不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到了这时,现场就只剩下杨士奇一人还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了。
最后,还是在朱允炆点名之下,杨士奇才勉为其难的表达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