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巷口打人(2/3)
到了高月县。
这两年,桑枝将后山那片深林转得差不多,前后又卖了一百多两的药材。
季瑾平日也帮人写文章、画画,赚了几十两银子。
加上以前盖房子后还剩的几十两,现在蒋玉芝他们拢共还有二百来两银子。
二百两银子在庆安村虽然足够生活,可桑枝心里清楚,季瑾他秋闱一过到三年后参加会试的时候,是肯定要离开这个村子去京城的。
除去一家人吃穿用度,仅凭蒋玉芝种地和做自己手工的银钱,根本不够日后季瑾上京赶考时三人的开销。
桑枝就琢磨着干脆自己开个小店,家里多些进项,为日后上京做准备。
最初思来想去,桑枝也没考虑好开个什么店。
有次她和蒋玉芝上集市卖扎好的绢花,突然发现有几个妇人对她编的彩绳和蝴蝶发带感兴趣。
卖完绢花后,桑枝就和蒋玉芝一起去县里转了圈,发现高月县女子的头饰普遍都很简单。
于是桑枝灵机一动,决定开个物美价廉的小首饰店。
桑枝回家将自己的想法和季瑾、蒋玉芝一说,没想到两人都很赞同她的想法。
于是半月后,桑枝在季瑾和蒋玉芝的支持下,在高月县城南盘了个店面,开了个首饰店,取名枝月阁。
枝月阁的牌匾是季瑾亲自写的字,店里的所有桌椅、展示木柜都是找同村人做的,除了开始打造第一批簪子绢花流苏等货物,花了二十几两银子,其余都没花多少钱。
三人想着桑枝年纪小,对外就声称蒋玉芝是掌柜,只有母子三人清楚,店铺中设计首饰款式的人是桑枝。
桑枝凭借着后世审美,设计多种精美款式找人加工,在开业时又学着后世的套路做了几场活动,几天下来就将小店的名声打了出去。
高月县不大,加上枝月阁价格实惠,头饰款式也多,渐渐的小店里就盈利起来。
眼看店里越来越忙,蒋玉芝索性不种地,过来给桑枝帮忙,就连季瑾偶尔也过来帮着看店。
一来二去,来店的主顾都知道这店儿是季秀才家里人开的,有名人效应在,桑枝这个店自然越来越好。
盈利足够,桑枝就有了别的想法,觉得每日从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