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因为没那个必要了(1/5)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旭喝了一口水,然后笑着问:“大家发现没有,不管儒家也好,法家也好,包括其他各家。
当权者认为需要的时候,就是大发展的时候。
可当权者一旦认为不需要,那就是被打压的时候。
就像在战国前期,孔丘的儒家不受待见,只因为孔丘想要人人读书。
那时候法家和其他各家都比较受待见,尤其是纵横家。
当形成七大国的局面之后,各大国君都知道,想要再次吞并的话,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样一来,不管哪方面都不够。
所以,有雄心壮志的慢慢发展。
而没有雄心壮志的,开始高高在上。
这个时候法家就不受待见了,同样纵横家都不是待见了。
反倒是主张仁义的儒家大势发展,只因为能够促进自己国内和平稳定,能让他们继续高高在上。
因为儒家,本就奉行忠君爱国,只不过想人人读书而已。
那个时候连纸张都没有,所有的知识都是写在竹片或者刻在上边,知识的传播非常艰难。
如此一来,儒家这群只会夸夸奇谈的后辈,自然容易被各大国君掌控,用来对自己国内进行愚民教化。
儒家好不容易出头,当然更是要努力的奉承君王。
于是,儒家开始慢慢变质,从孔丘提出人人习文,变成了儒家各方面为君王服务。
这个时期,纵横家已经成了兵家,秦国是很需要兵家的。
再加上儒家来投靠,于是秦国已经集齐了对文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三者。
此时秦国开始大发展,在军功制的作用下,已经真正的开放眼天下。
但是此时其他国家,除了有那么一两个稍微雄心壮志的,其他已经开始腐朽,都习惯了高高在上。
这种情况下,秦国开始具备统一天下的潜力。
但是,这个时候儒家出来拖后腿了。
因为儒家认为,只要人人为善,不需要严苛的法律。
说白了,儒家也开始腐朽,想要高高在上。
认为读书人,那就天生该高高在上。
可以说这个时候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