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青霉素(3/4)
拌均匀,静置,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液体果然出现了分层,由于没有透明玻璃容器,赵峥凭自己的知识,知道它应该是分为三层,上层脂溶性物质(密度小),中层不溶性物质,下层水溶性物质,青霉素是水溶性物质,所以需要的就是最低沉的水溶液,他用勺子仔细地把上面两层物质,一点点小心地撇掉,留下最下一层。
取得青霉素溶液之后,再次进行过滤,同时赵峥将木炭煮沸消毒,碾成碳粉,准备好碳粉之后,那边也过滤好了,他将碳粉加入到再次过滤的水溶液,依靠碳粉的吸附作用将青霉素提取出来,通过搅拌,让碳粉与水溶液里的青霉素充分与之接触,过了好一会儿,赵峥觉得该差不多了,将碳粉滤出,重新加入蒸馏水,洗出不纯物质。
再次做过滤,过滤出碳粉,这次赵峥往里面加入的是醋,青霉素是弱酸物质,不溶于弱酸,因而可以洗掉碱性杂质,又是一轮搅拌、过滤,再次过滤出碳粉,再用蒸馏水洗涤,过滤。
最后,一次,这回赵峥往碳粉里加入碱性小苏打溶液,这样可以把青霉素从碳粉中分离出来,通过反复搅拌沉淀,最后进行过滤,得到的溶液就是较纯的青霉素了,没时间培养细菌来做效果测试,赵峥只能寄希望于他的制备程序不要出现失误。
这说起来简单,其中过程确实复杂又艰辛,缺乏实验设备,老梁家的锅碗瓢盆被赵峥祸害了个遍不提,制备小苏打溶液可以说其难度比制备青霉素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在跟两个徒弟教授化学的时候,作为基本的化学材料,赵峥事先就制备了一些,否则急用还真来不及,这也算是丁泰的幸运了。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要制备就需要纯碱碳酸钠,在纯碱饱和溶液里吹入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就能沉淀出小苏打,这个步骤可以说有手有嘴就行,可惜纯碱在古代却不是什么俯首可拾的寻常物,若是附件有产盐的盐湖、盐井这也就罢了,可以取得天然纯碱,但着小小的村子里,买盐都要买那300文一斤的官盐,没有私盐的话,盐都买不起,哪儿去找纯碱,赵峥只得自己想办法,好在他知道芒硝这种寻常下泻通便的中药倒是好找,混合上石灰石和煤,这两样寻常物,高温煅烧之后得到一种黑灰,再通过浸取、蒸发、精制、再结晶、烘干,也是做出了洁白的重质纯碱。赵峥手上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