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收铺面(1/4)
有了刘思贤带来的大笔订单,仿佛给平静的乡村注入了生气,新扩建的糖场和扩建的铁匠铺更有了点大规模手工工场的模样,同时也再次带来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时值农忙时节,村里原本留在土地上的劳动力没法解放出来,守着几亩田地的自耕农终究是放不下田地来做全职工人,而大户家的佃农也同样如此,能够招来工坊做工的劳力便是女人也都用上了,尚嫌不够,好在周边几个村子各村同样也接收了一批辽民,有田少人多的,迁入的辽民远不似到钱家洞来的如此好命,好点的给富户地主家做起佃户长工,不幸的只能自己开荒,可新开出的荒地哪里就能打出粮食,落到投入山中成了化外隐户甚至山贼的大有人在,靠乞讨为生的也比比皆是。
由苟老汉和张大彪杜松几人分头在外招募,精挑细选地又找来几十号工人这才解了用工危机,这几十号人有的索性拖家带口地搬了过来,各村保正也乐得打发这些无业辽人,就连户籍都转了过来。若是把这些跟着赵峥吃饭的人都算作他的佃户雇工,竟也有了一百多户三百多口,不知不觉间梁家竟成了村中仅次于钱家的大户。
铁匠铺和营造社都需要男丁,但糖场那边很多岗位对体力要求并不大,赵峥本来就提倡男女平等,鉴于糖场还要偷偷做精制盐的违法勾当,便鼓励社里女社员们积极参加劳动,搞得是同岗同酬,不分男女,女子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在宋国并不新鲜,但这些南来的辽人却不习惯,好在原本先来的辽民中多有女眷出来工作的,有了榜样,收入又高,渐渐也就入乡随俗了,有几家家中尚有幼儿的,赵峥选了两个脾气秉性好的嫂子,办了个幼儿园,凡是自家工人,无论是否是公社社员,白天都可把孩童送来看护,园里还管午饭,至于教点什么赵峥也没什么主意,就凭着自己的印象作了几首儿歌童谣,教给嫂子,让她教与孩子们,平时多做些个游戏,确保安全便是了,村里乡亲见这幼儿园新鲜,还能管饭,好些家都来打听是不是也能把孩子送来,赵峥想也没想就应承了下来,只是多些孩子吃饭,这还是管得起的,花这点小钱,在乡亲中搏个好名声,那是相当划算的,若是找到合适的先生,免费的私塾他都想办起来。
……
这天赵峥带着张茂、杜松、秋生、铁牛来到县里,远远的在城门口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