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铁匠铺(3/5)
你征走了,梁老汉的儿子就是因为一手祖传的好手艺,跟着大军去了燕云,结果人就没了。老梁家被接连折腾了几次,再殷实的家底也给折腾没了。
当然做铁匠的另一项重大福利就是能保命,在和平年代这点显现不出来,但真的遇到兵荒马乱,无论怎么打仗,最终谁获得胜利,即使再凶残的政权,也都是会把铁匠收归己用,一般轻易不会杀铁匠,这门手艺真正是道保命的护身符,真碰到战乱比什么丹书铁券都管用。
梁老汉谈不上年老体衰,但作为一个“孝子”,平日里忙也就算了,这些日子在家,只要铺子里传来打铁的声音,赵峥都主动进去,跟狗娃一起打下手,狗娃自打杜松接手了营建坊,就不用给赵峥免费做工了,虽说公社社员的日子他也挺羡慕,但现在跟着梁家吃饭,这生活水平也是不差,早就打定主意要做个铁匠,狗娃自然乐得回铁匠铺学徒。
正常来说铁匠收徒至少为期三年,第一年学徒做杂活,担水、劈柴、洗碗刷锅,如佣人一样;第二年学生为拉风箱,抡大锤掌钳子;第三年就成了师傅的助手,有时替师傅干半天,师傅拿着个小铲子,指到哪儿徒弟打到哪儿。这样在师傅的指点下学成出师,狗娃年纪虽然不大,但也算初窥门径,开始拿锤了。
按规矩,徒弟出师后还要跟着师傅再干一年,这叫“报答师恩”,这一年说是不拿工钱,但师傅也会适当给徒弟一些报酬,毕竟不同于学徒期。四年后,徒弟要离开师傅另立炉子了,师傅送给他一套打铁用的工具,算是心意。徒弟逢年过节会来看望师傅,也借此向师傅讨教。师傅过世,徒弟腰缠麻绳,头戴孝帽,如儿子一般,为师傅送终。这似乎也是历代手艺人的传承方式。
不过既然梁老汉把赵峥收为了义子,铺里也就狗娃一个学徒,真要忙起来也是捉襟见肘,自然存着把自己手艺传给赵峥给梁家顶门立户的心思。见赵峥不怕辛苦,梁老汉心里高兴,赵峥初进铺里就让拉起了风箱,梁老汉一边做活,一边把经验诀窍,遇到什么说什么地倾囊相授,本来学金融和机械的赵峥,对金属加工处理就有了解,老法口口相传的看火头,听声辩料之类的经验,都能联系到其背后的科学知识,两相印证,往往梁老汉自认为是不学之秘的绝招,谁承想赵峥一听就能明白,甚至还能说上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