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教育是个问题(3/4)
温暖,不知不觉间令赵峥打从心底里认同了这个家,这个时代,好好过日子,成了他的追求。
赵峥发现大姐记忆力很好,是个读书的材料,想到手下的社员中也有十来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年龄最小的五岁,最大的十一岁,平日里跟着家长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来自现代的赵峥虽说没想过要让这些孩子通过读书,有朝一日高中科举,步入仕途,但教育从娃娃抓起还是刻入骨髓的,他向梁老汉打听私塾,可是大出他所料,村里竟然没有私塾!一问之下,原来竟然是中央政府规定全国各地兴建学校,在这个时代居然已经建立了县、州、大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就连小孩子都有蒙学。更让赵峥意外的,不仅政府规定参加科举者必须在官办学校学够至少三百日,对于家境贫寒的学子竟然还有助学补贴!钱家虽是村里大户,尤其是钱怀仁还考过科举,但是族中子弟也都是到县里上的蒙学,并没有专门请先生办私塾,这着实令赵峥大跌眼镜,不由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中不免收起了对这个时代人的轻视之心。
只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这个时代的官办教育,尽管已经大大降低了寒门子弟的入学门槛,但是绝大多数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底层百姓,对于能帮着家里劳动的学龄儿童,在劳动和脱产学习中又能够有多少会选择后者的呢。况且还有一条,女子不得入学,这直接就堵死了赵峥依靠现有教育体系让梁大姐上学的路。
一时没了法子,除非自己来教,可赵峥眼下刚刚在创业的起步阶段,还有几十号人要跟着自己吃饭,哪有时间放在课堂里,只得托人去物色有学问的先生,却是无法一蹴而就,况且听说要请个先生也是要花不少钱的。
于是赵峥得空自己一边找来些书,自己先学着读写繁体字,自己虽说满肚子学问,也能看懂繁体字,但是要写就不成了,不仅时常提笔忘字,用毛笔也是一大障碍,对外自己也是说没读过书的,这在这乡村里本算不得什么事儿,但赵峥还是觉得自己应该能读会写,即使是公社里等条件允许也是应该扫盲的,一得了空闲,他自己就暗自用功,同时也一边教着大姐认字,至于教的对不对,赵峥也是半瓶子醋晃荡,但要说完全误人子弟却是不可能的,权当是父女见增进感情的消遣在做,对于给大姐开蒙倒是也能应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