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教育是个问题(1/4)
“第三点,就是大家也都发现了,若是我们要让各项业务都大力发展,咱们原来视作包袱的人口就成了短缺的人手了,所以就像我刚才说的,大家都仔细琢磨下各自负责的工作,之前社里是临时组织的,有些人就像张茂孙旺一样做的活计不一定是自己擅长拿手的,咱们应当把自己需要的岗位职责要求都列清楚,让咱们的社员自行保命,你们再具体甄别挑选,咱们来一个双向选择,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不足的人手我们大可去外面招,县里散布在各乡各镇不是还有许多辽国来的百姓嘛,若是他们没有活路,生活困苦,咱们有能力的话大可也带着他们一起,当然我说的不是只有辽国来的百姓才能招来,愿意加入我们公社的原则上咱们都欢迎,但是只限于我们需要的,踏实肯干的人家,那些好吃懒做,地痞流氓咱是不能要的,这方面苟老一定要严格把关。”赵峥终于讲完他的三点意见,众人无有异议,这才散了会。
在赵峥的领导和号召下,人民公社里展开了红红火火地生产运动,随着各项生产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公社的目标和组织,社员们的精神面貌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虽然很多人还没搞明白这集体和东家、社员与佃户有什么区别,但是怎么想都觉得赵峥实乃天底下难得一见的好东家,说到底,哪家地主会按月付给佃户钱粮,又有谁会为佃户生老病死自掏腰包?哪家地主不是想方设法盘剥佃户,想着这么向佃户放贷,死死压榨佃户的全部价值。有了这样的东家,好日子自然是有了盼头,私底下说起赵峥,无人不倍加感激涕零。
招工也很顺利,优厚的待遇,美好的前景,吸引着好些贫民来做工甚至入社,张茂办的百货不仅方便了村民采买用品,还帮着把村里产的商品卖到外村,村里得了实惠,拥护的人也就多,在钱怀仁的默许和帮助下,赵峥这个公社办得有声有色,带动着村里也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赵峥来的那个时空有句话广为流传,“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养猪”,农业方面赵峥懂的不多,其实也插不上什么手。唯一做的贡献,是他见磨坊存了大量廉价的麸皮,这正是制作中曲发酵饲料的好原料,在部队上赵峥曾经下到部队农场“劳改”过一段时间,虽然农事没搞明白,但养猪却是干过的,也被老班长教育过“猪司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