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业务调整(1/4)
“同志”这个称呼是赵峥发明并在公社里推广使用的,社员们也似乎很喜欢这个新鲜的称谓,集体的生活劳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在这些来背井离乡的破产辽民而已,人人平等的集体主义精神迅速地悄悄地就在这个小群体里蔓延,事实在在的生活改善和改变,让他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巨大力量,对未来的生活更是充满着期待和希望。赵峥也是把他在部队里学到的那些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方法都用上了。
甚至在建造水车的过程当中,已经有人提出要给每个社员统一个标志,赵峥觉得是个好主意,便让大家提议投票,可出来的结果却令赵峥大跌眼镜,超过半数人竟然用户绣面,即在自己脸颊上纹上“人民公社”字样!赵峥早听说宋代流行纹身,可没想到这些辽人也有这个癖好,任凭张大彪说破天去,这个提议被赵峥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排名第二的是保持在辽国时左礽的穿衣习俗,这也被赵峥否决了,排到第三的则是无论男女头攒红花……
说实话赵峥多少还是有点不适应这个时代的时尚,男子带花,宋人也许当做时尚,但赵峥想到自己头上插花的样子就浑身起鸡皮疙瘩,但他已经否了众人投票呼声最高的两项,也不想当真把民主集中制又变成自己的一言堂,于是只得以绢花太贵不方便准备为由头,把这项改成了男人扎红幞头,女人用红发带,这操作起来也简单,比为全体社员做统一制服又省钱了许多,众社员也觉得这样好看,于是最终拍板,这事儿就定下了,赵峥也自此跟着带上了红幞头。
公社的集体经济非常有利于团结集体,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调配,产生尽可能大的效果,在这一个月里公社的社员也深有体会,在此基础上,赵峥提出“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消费统一”,这前几个统一其实都已经做了,而这消费统一则是由于社员手里没钱,只有赵峥的白条,但实际中一些生活用品又是各家各有所需的,需要从村里或者县里购买的,一开始赵峥没有重视这块,陆续有社员拿着白条过来求赵峥提前兑付些钱,自己去买东西,可日子久了,发生得多了,赵峥意识到在消费方面是没法做到一刀切的,社员里有个叫张茂的,以前就是做货郎的,识数会算点小账,口齿也是伶俐,于是赵峥便命他做了供销社社长,负责采卖社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