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出恭的商机(2/4)
他差点连隔夜饭都吐出来。
赵峥设计的旱厕也并不复杂,他带着铺子里的小学徒狗娃,将一口大缸深埋地下,上面盖上盖板,再盖上约30的的土层,旁边地面挖出坑位,用手边的旧瓦片铺出个蹲坑,蹲坑下水与作为“化粪池”的大缸通个瓦片铺成的倾斜排污管连接,在蹲坑上盖一个简单的木板房,配上一个装满水的大水桶,一个他亲手打制的中间镂空的座圈凳,一个带坐便器的“厕所”就完工了。
虽说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这个只是要靠手动冲水,并且要用盖板来防止蚊蝇臭味的简陋厕所,但这相对干净卫生的坐便体验改变也已经是革命性的了,更何况对于农村家庭而已,更方便排泄物的收集和农家肥的发酵,这样一个厕所,人口多的话用上半年,挖开之后就有一大缸上等有机肥,真是再好不过了。
梁家爷孙用过之后,无不称赞,梁老汉更是家里来人,必请亲友体验旱厕坐便,这都成了保留环节。不时就有人过来看新鲜,更有请赵峥帮着给自己家里修上厕所的,首当其中就是被梁老汉称作“三哥”的户长钱三郎,梁家是外地迁入的外来户,至今算到大姐这辈也已经七代人了,与本地第一大姓钱氏联姻已有三代,梁老汉和钱三郎平辈还是年龄相仿的表亲,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是以两家关系很好,自打去年梁家大郎被征调从军,梁老汉和大姐没少得他照拂,说起来钱三郎也是赵峥的恩人,没有他从中出力,来路不明的赵峥也没法在这个时代获得一个合法身份。
这个名义上的“三叔”开口,赵峥也是个知恩图报的性子,怎会推辞马虎,亲自动手,搭工搭料地修起了厕所,户长虽算不得什么官儿,但却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基层政治生态中重要的角色,相当于村长助理和会计的角色,有了钱三郎的“试点”,村里的里正、耆长这几个有头脸的村官也来请赵峥修。
里正叫钱恕,字怀仁,是钱家这一代的族长,五十多岁的年纪,还是个老贡生。这个村子叫做“钱家洞”村里十有六七都是钱氏子弟,自唐末钱氏先祖迁居至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直系旁支,子孙繁衍逾百二十户,男女老幼更近千人,虽未出甚了不起的人物,却也靠着十数代人的勤劳积累,种田植桑,即使近年来盐价飞涨,官府摊派层层加码,日子依旧还过得去,也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