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纤纤玉手细葱指(2/10)
始配合内力练习,站在五尺外对着墙壁凌空弹指,也是每天至少弹八千下,直至指上发出的劲力可以在土墙上打出小洞来,方算第二层初步功成;最后,在桌上点支蜡烛,中间放着一张纸当屏障,然后站在五尺外对着蜡烛凌空弹指,反复练习,直至能隔着纸张把蜡烛打灭,而纸张不破,方算练到了第三层!
因此,练习这门武功的艰难与痛苦可想而知,而且极其简单枯燥,不是常人的毅力所能坚持并练就的。
琵琶指练至上乘后,其威力并不亚于其他指头上的武功,且琵琶指隐蔽性更强,指劲更凌厉。其在弹指一挥间,重则可把人的内脏弹出几个窟窿,而表皮无损,轻则可凌空点穴,制人于无形,往往令人不知不觉就着了道。因此,琵琶指也被江湖中人看作是一门极其阴狠毒辣的武功。
虽说功法阴毒,但若论琵琶指这门武功的渊源,其实也算是出自名门正派的少林佛门。原来,北魏时期的统治者崇信佛教,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地区大兴土木,在岩壁上凿出了大量的洞窟,洞窟里除了有佛像和壁画等,而且还藏有无数的佛家典籍。当年有位少林僧侣听闻后,仰慕不已,便不辞劳远徒步千里至莫高窟观阅,谁知在那里一呆便是十年。
那位僧侣在莫高窟不仅每日研习佛经,而且平时也不忘修炼武学。他在观赏窟内的飞天乐舞壁画时,时常被众多琵琶舞的壁画深深吸引,以致有一日在练武时,脑门上突然灵光闪动,一幕幕都是壁画上乐伎跳弹琵琶舞的形象,便因此有所感悟。于是他索性把琵琶舞与武功结合起来,由此发明了一门新武功,招数似琵琶舞,诡异优美,慑人心神。不过,这门武功的招数倒在其次,其重点在于手指上发出的劲力,弹指之间,便可暗中伤人,令人防不胜防,故他把这门武功命名为“琵琶指”。
十年后,那位僧侣回到了少林寺,他自知“琵琶指”会被人看作是一门阴柔狠毒的武功,所以并未把它传播开来,仅收录在少林七十二绝技秘籍中,并将它束之高阁,就连本寺僧侣也不准窥看、练习等。
不过,当年那位僧侣在归游途中,曾邂逅一位江湖弱女子,念其生存不易,便把琵琶指教给她当作防身绝技用,并留下戒律:“非心无邪念的女子不传。”此后这门武功就暗中流传了下来,如今江湖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