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无事生端风波起(2/10)
,但对于江湖中人来说,这根短棍也可以是一件独门武器。
这位老镖头虽神态悠闲,但浑身上下却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股威严之气。虽说大厅空旷,两边有不少座椅,但外面的人显然宁愿在院中站着、蹲着,也不敢在大厅里放肆,打扰这位老镖头的清静。原来,这位老镖头便是这家镖局的主人,现江湖人称“老金杆”,若是问起此人真实姓名,倒是识者稀少,大多只知道此人姓金。
听说老金杆少年遇名师指点,练得一身好武艺,其中最拿手的是刀法,其年轻时常背负着一口大刀行走江湖,行侠仗义,鲜有对手。到了中年,他也娶妻生子了,为了养家糊口,安顿家中老小,其便投入镖行当起了镖师。五年后,因护镖有功,他当起了镖头。再过三年,其便又自立门户,开了这家大兴镖局,成了镖局的老板兼总镖头。
若论武功,据说老金杆早年就已经是江湖上一流的高手了,他最厉害的武功当是“三十六路天罡刀法”,此刀法威猛刚烈、迅捷凌厉,当年不知有多少劫匪大盗成为他的刀下鬼!
后来,老金杆觉得此刀法杀气过重,每每出刀便难免沾上血腥,轻则使人皮开肉绽,重则致人残废,甚至夺人性命,未免有损上苍好生之德。再说行镖之人事事皆宜留有回旋的余地,若每每与人结下解不开的梁子,着实大为不妥,路会越走越窄。况且进入太平盛世后,真正穷凶极恶的劫匪大盗已渐渐绝迹,走镖路上时常要应付的大多是一些当地的地痞流氓、车匪路霸等,这类人无非是占着地头熟悉索要些好处而已,对付这类人犯不着、也不适宜动刀枪,只能恩威兼施,若是得罪了这类人,下次再经过他们的地头时,就难免会生出一些纠缠不清的是非来,磕磕绊绊,让你有力无处使,得不偿失。因此,老金杆便有意另学一门必要时既能结合刀法使用、又能克敌制胜、且不伤和气的武功。
再后来,在一次机缘巧合中,老金杆有幸向一位高人学了“短棍狙击术”这门武功,于是他便弃刀不用,而是用手中的短棍替代,走镖时大刀就放在身侧的镖车上,以备不时之需。
短棍便于携带,随便往腰间一插即可,不过棍体短小,跟大刀相比,终究威力大减。然而,久而久之,老金杆的短棍狙击术已是熟能生巧,他干脆把短棍狙击术与自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