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 38 章(8/13)
,她已经上海有了落脚之处,以后就住上海了。
“只是丫头为什么送我家?”傅嘉树抬头问她。
“一事不烦二主,他把我托付给你,我就把他也托付给你,总之我不想和他见面,想和他断得干净,所以不会让他知道我的地址。理由可充分?”
“充分,充分!就这么干!”傅嘉树说道,“明天我就把这个给他去。”
“好。”
第二天下午三点出头,宋舒彦正在跟秦瑜一起给海东纱厂的人开会,他再次跟陈华平强调一定要落实下去,一定要按照会上制定的措施不折不扣地做。
陈华平这些日子被秦瑜给烦透了,他敷衍地应和:“知道了,知道了!”
心里想着不晓得那封信到哪里了,希望东家快点过来,要是再让这个被灌得满脑子迷魂汤的少东家折腾下去,海东不如早点歇业关门算了。
秦瑜现场管理问题已经说得差不多了,现在讲到人员管理。
海东纱厂是二十小时,全年无休的,工人是白班晚班倒班,一周一换,这样的排班方式不是要人命吗?就是成年人都很难支撑下去,别说才十来岁的孩子们。
秦瑜把四班三运转和三班两运转的排班制介绍给在座的各位:“人是要休息的,不能长时间处于疲劳工作。而且如果三班两运转,多出来的时间,我们可以给他们请老师,给他们扫盲,让他们有机会识字。”
“秦小姐,放天底下,哪儿有这样的公司?公司是挣钱的,不是做慈善的。”陈华平实在受不了这个女人的异想天开,反正他们现在管理是哪儿哪儿都不对,她呢?简直扯淡,居然想给这些小瘪三读书上学,不是脑子坏掉了吗?
面对这样的质问,秦瑜跟陈华平解释,员工激励和员工培养的理念,员工不是工具,是可以共同成长的,企业的一份子。
要是放在上辈子这样的企业还真不少,秦瑜一直接触的一家国内做特种钢领先的民营企业,就跟当地的工业大学联合办了职工大学,员工在职工大学里进行学习,学习毕业后拿到那所工业大学的函授文凭。
那位企业家就跟她说:“秦总,我们的技术员工都是靠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他们在工作中提高技能,我们再给他们培训,最后他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