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从上车演到拆解车间,张元林渐入佳境被熟人认出(求全订)(6/14)
修理,估计全厂都没人谁比你更厉害的。”
“本来吧,我是想着让你过来见识一下,做个尝试,但一众工程师们面对各种复杂且没见过的,还是被处理过的报废设备,一个个都头大如斗。”
“这不,为了不耽误各单位的生产进度,又想持续对这些洋货进行拆解和研究,便只能各自选择有把握的目标带回再倒腾。”
“总之,不管是在拆解车间尝试,还是选一个带回,我觉得都应该让你到现场看一看。”
张元林听明白了,原来杨厂长一上午都在和其他单位的领导还有工程师们开会,所以才在吃过饭后,火急火燎的来接自己。
所以王部长那边只是提前预告,杨厂长这边才是一线报道。
不过这都无所谓了,自己的计划就是先从简单的开始,既然要演,就得循序渐进,不能一概而就。
所以,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带回来,对张元林的个人计划不会有任何影响。
无非就是在别人面前演,还是在自家人面前演的区别。
现在看来,东西要带回去,那就是在自家人面前演,这样也挺好,有主场优势,演的会更加自然和得心应手。
地方还没到,工作还没开始,张元林就习惯性的进行计划的设定和修改。
这样张元林就能随时的做好应对准备,而不至于临时乱了阵脚。
随后,张元林再次拍了拍大腿上的工具包,笑着说道:
“在哪里不重要,只要我的家伙事儿带着了就行。”
杨厂长见状,忍不住大笑了两声。
“好!就冲你这个自信劲儿,今天选择什么机器设备带回去,必然也有你一票!”
张元林跟着笑起来,这次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嘿,能让我做选择,这就正合我意了呀!
一切的计划的前提,得让张元林自己做选择。
因为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和国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这个差异不容小觑。
于是张元林推断这次搞过来的洋货里头不乏有超越国内技术瓶颈的东西存在,像这样的玩意儿就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纯属是在浪费时间。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