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7章 分权织经纬,契文定乾坤(3/8)
船之后,笑到最后的当然就是儒家。
儒家捡起了留在船上的墨家和法家的包裹,然后扔掉了包裹皮,将法家和墨家的东西,藏到了自己的袖子里。所以,将儒家拆分出来的前提条件,也是具备的,毕竟儒家之中有一些东西原本就是其他学派的。
因此,斐潜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变成了三个学派在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如何?
又如何避免冲突?
比如,法家重法律和集权,墨家强调平等和实用,儒家注重道德教化,这三者可能在统治方式上有矛盾的时候,要如何调和?
法家的严刑峻法与儒家的仁政德治如何调和?
墨家的民本和农工可能会推动科技和手工业发展,但古代中国重农抑商,这是否会改变国家的农业的根本?
如此,等等。
而且斐潜还需要考虑这种制度演变的不同阶段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
比如在初期,可能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权力之间覆盖冲突的不多,分工也比较明确。然后到了中后期,就出现了三不管地带,亦或是有油水的大家都想要抢,权利争夺之下演变成为制度崩塌。
三者对外的时候无往不利,但是三者对内的时候,就像是在演武堂的拆台,也是同行才知道毒手应该下在何处。
土地兼并是王朝衰败的主因之一,所以斐潜又需要重新设计土地制度。
要限制土地集中,促进公平分配。
单纯的将土地回收,然后下发给普通的百姓民众,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因为百姓民众是会增加的,而土地的增速,不管是哪朝哪代都是远远小于人口的增速,因此在所谓分发给屯田户,或是自由民等方式,只能在建国初期人口稀薄的情况下进行,稍微过个几十年,土地分发制度肯定就会崩坏。所以解决的办法就两条,一条是土地完全国有化,另外一条就是定期重新分配,但是这两条路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官僚腐败是关键。
然后为了减缓和监督官僚的腐败,三家分权的内部竞争就可以成为相互去除病灶的一种手段。
同时三家分权确保权力制衡,也可以防止任何一方独大,但是这又需要有超出三家分权的上级机构,最高首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