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再次想要建厂(2/3)
“有您的帮助,我一定尽快把金陵第一家梦回收音机店开起来,我计划今年至少一个月一家店,争取早点覆盖完整个金陵的县区。”
“后续,我想在咱们金陵开办工厂,我想解决一批金陵周边的剩余劳动力,像我们这样返乡的知识青年,还有像我兄弟保国这样的退伍军人。”
“还有咱周边乡镇的农民,农闲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出来做工赚一点收入补贴家用。”
“这些都可以是很好的工人吗,让他们有份工作可以生活,也算是我们为家乡人民做的一点贡献。”
陈阳顺杆子往上爬,他去年就有开厂的意愿了,只是邹晨光那边都不敢拍板。
如果金陵这边步子迈的更大,赵为民敢为他拍板,把工厂建起来,哪怕只有一条生产线,最简单的一条生产线。
陈阳也会很开心!
因为,允许建厂,那绝对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标杆。
以后别人谈起中国经济发展史,那就绝对绕不开他陈阳的名字。
大的方向不可改变,但是小细节的提前,是完全可行的。
这一点,在这么多地方领导对待个体经济的态度上就看的出来,上辈子,大家这个时候对个体经济的态度可没这么友好。
而这一切,都是陈阳带来的。
他这一招个体工商户按照营业收入缴纳商业税,可以说直接是一剂强心针,打到了大领导的心坎了。
陈阳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个体经济是可以为地方政府为国家做贡献的,一家缴纳的商业税看似不多,可十家,一百家,一千家,一万家呢?
中国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发达,真要从小摊小贩手里征税,那国家的税收可以增加很多。
不过后世主要税收还是来自于企业,大型企业缴纳的税收是远超这些小商小贩的,而且小商小贩的营业收入根本没法监管,真要收取,投入的时间精力是无法计量的。
相比于大多数只是以此谋生的小商小贩,那些大型企业才是纳税的主力军,可以说他们在生产的源头就已经替这些个体工商户老板把税给缴纳了。
“陈阳,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你这个小伙子了。”
“闲散人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