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隔辈亲(1/4)
金陵航空制造厂的家属院子,是一排排的红砖矮房,每家房子外的院子都没有砌围墙,和周边邻居是互通的。
院子里拿砖砌了洗手池子,周边的几家人都共用池子上的那排水龙头。
就在洗手池子旁边,大家还立了桩子拉了晾衣绳,天气好的时候,这块地儿一眼望去全是晾晒的被子和洗了的衣裳。
金陵航空制造厂建厂早,这些老房子都是四五十年代造的,好多墙都开裂会渗水,不少人都等着厂里建新的家属院呢。
可是陈阳知道,未来十几年这里都等不来大家心心念念的拆迁改造,因为这个蕴含了大家心血的老厂子,一直到九十年代,路走的都很艰辛。
作为之前涉及军工属性的厂子,到了八十年代,除非核心的几家,大部分都面临一个问题,军转民。
这些厂子其实拥有数量庞大的优秀工人,可是它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机构臃肿,对于市场风向的把控能力差。
很多老工人,干了一辈子,技术那真没话说,可是厂子多年封闭管理,以前大家只需要拼命去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就行了。
猛的突然让它去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很多人根本反应不过来,所以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金陵航空制造厂都无法走出困境。
甚至差点以资抵债,被外资染指,要不是最后金陵市政府出手,通过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革。
并重新引导厂子进行小型高精密机床研发,这厂子可能就彻底沦为历史了。
金陵航空制造厂的变革只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像它这样的厂子,在中国太多了,其中很多并没有它这么幸运,直接被并购甚至破产倒闭的占了大多数。
陈阳望着熟悉的一排排房子,自家周边哪家哪户是谁,他都还记得呢。
一个大娘正在水池子里洗菜,看到陈阳拎着沈雪还有两个孩子过来,赵大娘认真的瞥了几眼。
“你是立明家的阳子?”
陈阳下乡插队的时候才17岁,一晃五年过去了,又带着老婆孩子,赵庆祝还真不太认得出来。
“赵大娘,我是陈阳,振明哥还好吧,一晃五年没见他了。”
陈阳连忙跟赵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