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朱元璋:带头大哥,到底是谁?!(1/3)
在朱榑眼里,秦洲公报的运行其实非常简单,这么大一个秦洲,哪天不得爆发一点新闻。
负责运营秦洲公报的这些大掌柜,之所以觉得为难,是因为对这份报纸太重视了。
实际上,报纸可以刊载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可以灵活一点。
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朝廷的邸报,自由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只要不违反大明律法,不牵扯太过敏感的话题,很多内容都可以出现在报纸上。
朱榑在点拨了几次之后,大掌柜们也渐渐放开了手脚,安排专门的人负责审核稿件。
然后,又派出大量的人手,专门搜集秦洲各地有价值的新闻。
这个时候,齐王府的整个商业系统,就展现出强大的优势。
在之前,大家只关注跟朝廷、军事和商业有关的信息。然后,汇总到齐王府,挖掘其中的价值。
齐王府的情报系统早就已经建立起来。
387尤其是秦洲这里,本就是齐王殿下做主,齐王府的产业涉及到各地和各个领域。
即便没有这份报纸,每天也会反馈回去大量的信息。现在,只不过是让原班人马,把一些精力放在之前不是特别重视的方面。
而且大明王朝本土,齐王府的产业也不小一些,重要的城池,都能看到齐王府商人的影子。
稍微繁华点的城池,基本上都有太白酒楼,而太白酒楼本身就是搜集信息情报,非常方便的场所。
各种信息进行筛选之后,每天出一期报纸,难度并不大。
很快,改版后的秦洲公报就发布出来。
在秦洲府印刷完毕之后,就连夜送往秦洲各地,很快,这份报纸就陆陆续续出现在老百姓的视野当中。
卖报的报童穿梭在繁华的街道上,卖力的吆喝着。
秦洲日报非常畅销,着实为报童创造了不少的收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报童加入,成为秦洲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一些刚刚来到秦洲拓荒的老百姓,看到这副画面,都是啧啧称奇。
秦洲公报已经出现一段时间,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这个新鲜事物,甚至,还有一些人开始常年订购这份报纸。
而手拿一份报纸,站在大街上,双手摊开,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