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秦洲公报!(1/3)
其实,报纸这种玩意儿,并不算太稀奇,实际上,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报纸,不过,这种报纸是邸报,专用于朝廷文书和消息的传达,其他的朝代叫法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这种东西。
邸报相当于唯一官方发行的机关报由,专门的官员进行传发和抄写,历史非常悠久。
之前的邸报,都是古人用手抄写的。
大明王朝,还是专门设立了抄~写房。
皇宫和东宫,都有一个抄写房,皇宫之中,大学士会经常抄写邸-报,传达各处。
日后会形成内阁,也是专门设置这么一个抄写房,用处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朱榑想搞的这种报纸,可不是普通的邸报,而是要大量发行,可以渗透到民间的报纸。
不仅在整个秦洲,下达到各个衙门口,而且,还存在民间版本,会推行到市场上,卖给普通的老百姓。
这种报纸,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尤其是初期,主要是刊登秦洲府的政令和一些重要信息。
比如,某个地方需要修路,某个地方需要盖港口。
哪个区域禁止捕鱼?
哪个地方发生了天灾等等等等。
商人可以从这些信息中,寻找商机。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也具有一些价值。
当然,也并不是每一张报纸都会产生价值,尤其朱榑决定日后会加大印刷量,每周甚至每天都进行印刷。
而量一旦大了,每一份报纸上面的有效信息,自然就少了许多,不可避免的会掺杂一些广告、花边新闻之类的。
猫头鹰们对朱榑的这个想法,非常支持,一方面可以让秦洲的老百姓获益,另一方面,可以让大明王朝本土的老百姓更加了解秦洲这边的情况,吸引他们前来秦洲拓荒,而最重要的是,这些报纸肯定也会进入应天府很多官员的视野之中。
到时候,众多官员甚至皇帝都,将惊讶于秦洲的各种成就。
平日里奏章中能描述的终究有限,而报纸,却可以进行大篇幅的报道,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对秦洲的各种报道会更加全面。
“殿下,这报纸,叫什么名字好呢?!”
朱榑想了想,便说道:“就叫秦洲公报吧!”
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