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质疑国策,斥责陛下?!(2/4)
,还不让人喷死!
“咱说你行,你就行!诚意伯主意多,你帮着老四,多出主意。”
于是,朝堂上开始开始出现两派,一派是太子一党,一派是四皇子朱棣一党。但明面上,在朝堂上针锋相对的,实际上是刘伯温与李善长两个带头大哥。
结果就是,李善长没弄倒,还被李善长培养出一个更强大的胡惟庸!在胡惟庸的手段下,刘伯温被贬回家一次。而实际上,这才是朱元璋想要的效果,刘伯温,功劳太大,声望太高了!不能让他一家独大!
让朱棣做磨刀石,只是为了把刘伯温绑在朱棣的战车上,然后,再借李善长的手,收拾掉刘伯温!
当然,胡惟庸的崛起,算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朱棣虽然是块磨刀石,但好歹能提拔一下自己手底下的将领们,但朱榑嘛,在朝堂上是一点存在感和影响力都没有!饶是他拜了好几位老师,也没有哪个大臣拥护他。
比如刘伯温,整天一副与自己划清界限的样子。老师啊,你怕是不知道吧,要不是我,你应该已经死掉多少次了?!
此刻,大臣们纷纷扭头望向七皇子,这七皇子朱榑突然被皇帝点名,不但不惊,反而有本要奏,还直言有治国良策,不但有,还特么有两个??
这显然是有备而来啊!!
这是要干啥?!
这是打算在陛下面前表现,与上面的几位哥哥争一争吗?!
这老四不懂事,怎么老七也开始不懂事了?
只是大臣们,都不知道,到底是哪些大臣力挺七皇子,所以,彼此对视,希望瞧出一些端倪。
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徐达等人纷纷暗中摇头,表示自己对这位七皇子可没兴趣,自己可没怂恿他在朝堂上胡来!
朱元璋稳坐高位,看似散漫,但帝王之威严加身,不怒自威,他将朝堂一切,尽收眼底,也在猜测,是否有人想故意把老七推出来。
太子之争,关乎国本,历朝历代都是免不了的。
但朱元璋早早就立下皇太子之位,就是不想看着自家儿孙自相残杀。
现在,有朱棣制衡太子,就已经足够,他倒要看看,哪个不长眼的,敢再把自己的其他儿子当棋子,推到太子之争的风口浪尖上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