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风水(2/3)
之后则是三枚鉴藏印:覃溪审定,翁方纲,张叔未。
恰好这两人,刘泽都是知道的
覃溪就是翁方纲,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是乾隆十七年的进士,官拜内阁学士。
张叔未名张廷济,是清中晚期金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的在仕途上没什么成就,中过解元,便再没有更进一步了。
不过在收藏上,却有些收获,书法上更是学法魏晋。
若是单单从风格,还有这传承上来看,这都是没问题的。
刘泽看着这一幅画,又从所用的绢,到笔墨皴染,也都没什么问题。
只是笔力稍微有些弱,刘泽感觉是达不到八大山人的水平的。
看完之后,刘泽先没开口,等着井上介绍。
井上介绍的时候倒是不遗余力,整个传承脉络说的格外清晰,甚至什么时候到的东瀛,似乎都能拿出证据来。
王建国并不懂字画,看完之后只是称赞一句确实不错,便没有再开口了。
古玩的鉴定,并不是一门通门门通的。
古玩商擅长的往往只是那么两三个门类。
而字画,无疑是所有门类中仅次于黑老虎的,最难的一个。
张会长这时候已经拿起了放大镜,仔细得看着绢以及墨的变化。
他看的一个是绢的工艺,不同时期的绢的工艺是不同的,至于墨的变化,不是指墨迹的深浅变化,而是磨损。
绢是一股一股的细线编织成的,圆的线自然不可能完全平整,在凸起的地方,会有一定的磨损。从这些细节上,基本是能够看出一幅画是不是有年代的。
至于笔力的问题,这一点非是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很难鉴定。
刘泽恰好就属于那一类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的,他早年间是跟着郑板桥的弟子学过一段时间,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走的碑学的路子。
可单是这样,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
刘泽思索着,张会长也已经看完了,仔细品味了一番,他才开口说道:“确实是朱耷的真迹。”
八大山人虽然叫八大山人,但其实只是一个人。
这人名为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