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咱华国也有(1/3)
原来,就在刚刚母油船鸭蒸煮等待的时间里,陈阳想到,打败魔法的只能是魔法。
破除部分国人盲目崇洋媚外的办法,就是告诉这些人,你所追求的,只不过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
于是,他上网找了很多资料。
比如云省的茶油浸茶树菇。
这个其实也算是一个案例,但说服力不足,人家是搞肉制品保存,你弄个菌类,总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
还有,粤省有很多油封菜,油泡虾仁、油泡螺球。
但咨询过、师傅和黄、隋三人,见多识广的三人纷纷摇头,虽然这些菜品名字跟油封鸭似乎很接近,但无论是食材获取还是烹饪方法,都是跟油封鸭格格不入。
就在陈阳一筹莫展之际。
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被黄立群的徒弟杨跃给解决了。
原来,杨跃是湘省常德人,在他的家乡有一种保存猪肉的方式,名叫油封肉。
据说,这种方法在西南地区和陕省榆林那边很流行。
各地的叫法也不同,有叫油封肉的,有叫油底肉的,有叫封缸肉的、还有的地方干脆叫“坛子肉”。
当然,此“坛子肉”非彼“坛子肉”,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装肉和油需要用到坛子。
杨跃介绍,他小时候,家里杀猪,因为湘省湿度较大,保存食材不易,所以老人们会将猪肉用盐腌制一下,然后将肉放进锅中炸制。
接着准备一个坛子,里面倒上猪油,再把刚刚炸好的猪肉放在坛底用油封好。
想吃了,随时取出一块来,非常方便。
正好,杨悦家前阵子刚杀猪,他一会儿回去,准备给大家搞点过来。
陈阳一想,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东西吗!
于是他提议出钱购买一些油封肉,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免费让在场的客人们品尝品尝,一方面是给目中无人的老外添堵,另一方面也是借机宣传下咱们华国的美食文化。
杨跃怎么好意思收钱,开玩笑,虽然陈阳岁数比他小,但人家妥妥的辈分比他高一辈呢,给师叔搞点不值钱的油封肉,这不正好在师爷、师傅面前露露脸?
好在陈阳不白拿,别的东西教不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