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天理(1/5)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01
一、上善若水。
这里的善,不是善恶对立的那个善,不是有个恶,所以用个善来与之对应。上善即儒家说讲的至善,大学之道,止于至善。
至善即是道,王阳明说:“至善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心之体,所以“至善即是无善无恶”。
前面讲过“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不仁即是至仁,不仁即是‘无善无恶’。天地化育万物,任其生长收藏。不会偏爱某一种生物,不然有了分别就对其它物种不公平。
那么被偏爱的物种会认为天地是善,那不被偏爱的物种就会认为天地是恶。天地与万物一体,没有分别心,这样就是无善无恶了,但天地滋养包容万物而不求回报,所以这是至善,是上善。
02
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那么水呢?水跟天地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地球没有水,生物是活不下去的,水滋润生养万物而不争求回报。正如佛家所说的‘不住相布施’,行善布施而不求回报,不住于行善的心,不刻意行善,根本就没有行善的心,而自然而然的善利万物,这就是上善。
有的人行善布施是为了积福积德,这样已经是不上善了,因为有个积福积德的心,住于这个‘积福积德’的相,就已经是小善了。所以,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吕祖说:“水滋物,无容心,人所恶的污秽之地,而水不争。”
天地跟水一样也‘无容心’,容纳生养万物 ,而没有容纳生养万物的心,这是‘无为’,水也是如此。即使是人们所讨厌的地方,水也不会嫌弃,这就接近于道了。
03
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七句都要在“心”上去理解,居善地:人如果能够持善,则任何地方都是善地,善也者,心存善则无处不善。人地皆善,身心则能安。
心善渊:心存善则能大公无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