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生死(2/4)
这六根不净,就会生出无限的念头,有的念头在心中不断的生长扎根,演变成了无限膨胀的欲望。
从心之本源出来会经历一个「无明心动」的过程,然后生出第一个念头「我」,有了这个「我」,就有了‘我执’,然后就生出人我之别的对立念头。接着生出「你」的念头,接着善与恶,是与非,生与死等等对立分别的念头就出来了。
也就是说在本源的地方是没有生和死的念头,所以真正能够了然生死,必须要开悟证得本源不可。
萧惠曾向王阳明请教过生死之道。
王阳明说:“知道了昼夜,就能知道生死。”
萧惠再请教昼夜之道。
王阳明说:“知道了白天,就知道了黑夜。”
萧惠说:“难道还有人不知道白天吗?”
王阳明说:“你真的能知道白天吗?懵懵懂懂起床,胡嚼乱咽地吃饭,每天的行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做,每天按照习惯去做而不反省,成天昏昏噩噩,这只是梦中的白天。
比如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想着赶紧去吃饭。心中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却不去觉知审察这些念头,任意让这些念头跑过这怎么能说是知道白天呢?
唯有「息有养,瞬有存」,在无事休息的时候要存养天理,在瞬息之间也不能放任心随意外驰。等到此心清醒明亮,天理没有片刻间断,才能知道是白天。这个就是天德。这就是明白了昼夜之道。知晓了白昼之道,还有什么生死的问题?”
《金刚经》里说:「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心住在了‘生死’上,那么心一旦有所住,生出的就是妄心,而不是真心。
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但要明白这不是人心的本质,有的人在面临某些特殊情况时,也会舍身取义。这是因为人人心中本来就佛性,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
比如父母在孩子有危险时,会考虑自身的生死存亡吗?那些抗战时期的国民英雄,不正也是如此吗?
本源的东西,人人心中天然就具有,名为真性自如,所以舍身取义就是本源的如来自性被激发了。此刻他们心中「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死不住在心中,就能舍生取义。
所以要看透生死,非开悟不可,这就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