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生死(1/4)
关于生死是人最难看透的东西,任你看得再开,经历的磨难再多,一旦静下来思考死亡时,内心都难免会心生恐惧。
即使有一定修行功夫的出家人也难以看透,能真正了然生死的人,大概只有那些悟道的佛陀和圣人吧。
虽然无法看透,但还是想通过佛陀和圣人留下来的只字片语中,探寻关于生死的秘密。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我们不妨先从天地里,来看看古人对道之本源的介绍。
老子为什么说天地因为「不自生,故能长生」?难道做到「不自生」就能长生了吗?那什么又是‘不自生’呢?
因为天地的本体,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出生而增加什么,也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死亡而减少什么。天地更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出生而生长,也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灭亡而灭亡,就像大家熟知的能量守恒定律。
所以才说天地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不生」不就是「不自生」,不会自己增加什么。
随你万物如何生灭,天地都是「不自生」,同时也是「不自灭」。既然「不自灭」,所以能长生。
所以佛陀说:开悟成佛后的本源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处于如如不动的定中,不生不灭即是长生。
《大般涅槃经》里说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意思是说:世间万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凡生者必灭,因此,唯有超脱此生、灭的世界。
「生灭灭已」,也就是没有生灭,达到了不生不灭,不自生,不自灭的境界,这样就能达到「寂静为乐」的恒定境地。也就是老子说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对应在人身上,就是指的心中的念头,如果没有生死的念头,就没有生死的概念,自然就没有恐惧等心理。就像天地没有生死的概念一样,一个小孩不会去思考死亡的事,因为他心里没有死亡的概念。。
天地的本源是道,而心即道,道自在人心,所以人的心之本体也是如如不动恒定状态,但心只要一动就会变为念头,而这些念头都是私欲,那么就会有生有灭。
只要‘眼耳鼻舌身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