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历世真仙(3/6)
盈服气之法;神人涓子告诉苏林修习仙道之方:“先饵木精三百年,服气五百年,精思六百年,守三一三百年,守洞房三百年,守玄丹三百年”,则仙道可成;黄敬“专行服气断谷”,等等。
五、胎息
胎息是行气法中的一种,是行气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成果。意谓炼气至深入程度,可以不用鼻口呼吸,全靠腹中内气在体内氤氲潜行,如婴儿在母胎中不用鼻口呼吸一样。
道教理论认为婴儿初生时以脐和母体相嵌,所以脐是人体的生身受命之处。胎息就是把真气聚于人的脐下二寸,谓之气沉丹田,并在修炼过程中把丹田当作意守的部位,更进一步又模仿胎儿以脐呼吸,如在胎胞之中,这也就是道教的返元归根思想。神仙家们认为如果人能返回婴儿的先天呼吸,真气自然旺盛,进一步炼成纯阳之体便可合真成仙了。
《抱朴子内篇·释滞》介绍这种方法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罴,鼻中引暴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乃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暴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暴而鸿毛不动为候也。”
历代修行此术的也不乏其人:现在所知实行此术之最早者为东汉末之王真;三国吴道士葛玄天师亦善胎息术,从此以后,胎息术渐普及于道教内;唐代李钰也修习胎息之术;唐末五代时聂师道“胎息己久”,等等。
六、存思
存思,一名“存想”。存思对象很广泛,包括存思天象(日、月、五星、云雾)、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单存身内、身外诸神者名“存神”。
东晋中朝,上清派形成,以存思为主要修习方法,重点是存思身内身外诸神,但也存思身外景物,或以身外景物如气、云、星等与之相结合,使此术得到较大的发展。历代修行此术的有:杨羲、许翔、许黄民,等等。五代宋元时期,由于内丹术开始盛行,存思术逐渐被替代。
七、外丹
秦汉以来,企图成为神仙的人以五金、八石为药物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的方术,称为炼丹术。随着修炼的重心由炼形向炼神的转化,道士们将以人体的精、气、神为药物炼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