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鬼王(5/8)
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位鬼王叫做“虚肚鬼王”,他长得“卷发鲐背,若数百年人,而鼻孔撩天,唇外倾,不承其齿。从一主簿吏,虎首人身。又十余入列侍,半狞恶若山精”。这个鬼王虽标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实际则是个贪得无厌、残忍暴虐的家伙。他规定下属拜见他,都要割一块髀肉(大腿上的肉)为“成例”,不管有罪无罪。但“丰于贿者,可赎也”——只要银子送得多,就可免割肉之苦。这里的鬼王完全是一副贪官嘴脸。鬼王的名目也不少。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载:仅地狱和阎浮提(南赡部洲即人类居住的世界)中的大鬼王即有: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等,小鬼王则数以千计。
二、日游神
日游神,又称日游巡。是中国民间信仰中,负责在白天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的神祇,又称日游巡。一开始,日游神被认为是四处游荡的凶神,如果冲犯了日游神将会招来不幸。元朝王晔《桃花女》杂剧第三折:“今日伊出门之时,正与日游神相遇,便不至死,也要带伤上阵。” 《玉历至宝钞》中,日游神作“日游巡”,作狱吏打扮,披散着头发,手持木牌,上写“日巡”二字。
三、夜游神
在南方荒野,有十六个神灵,一个个都是小脸颊、红肩膀,手挽手的连成一起,给黄帝守夜他们白天隐去,夜晚出现,因而叫做夜游神。夜游神用来比喻深夜到外游荡的人。与日游神相反,夜游神是在夜间四处游荡巡行的凶神,他们与日游神们日夜轮流值班,专门找人的麻烦,还经常向上司打小报告,活像一帮专门祸害百姓的“阴间小特务”。早在上古时代,我国民间即传说有夜游神,《山海经·海外南经》载:“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二八”神,就是夜游神,郭璞注条曰:“昼隐夜见(现)。”杨慎补注:“南中夷方或有之,夜行逢之,土人谓之夜游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