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皇五帝(2/4)
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正因为神农氏尝遍百草,逐渐了解许多动植物,并有意地用某些动植物来进行治疗某种疾病,所以才奠定了中国中医学的基础,又被称作医药之祖。
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
泰皇(人皇)伏羲氏
人皇,伏羲氏,燧人氏之子,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羲,亦称牺皇、皇羲。形象:相传为人首蛇身。
传说伏羲同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亦是上古福佑社稷之正神。
人皇伏羲氏
主要贡献:
创立龙图腾,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驯畜渔猎,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以上就是三位人族圣皇的简单描述和他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