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道教界(2/3)
正有北帝雷公法一种。这是迄今为止所知最早提到与雷公有关的法术。该法术体系中还提及召役五雷神兵的方法,称:若有道士一心目,专一法,建立道场,燃灯行道,符章厌镇,追捉鬼神,我当为召请五雷神兵亿亿万骑,来降道场,消灭精魅,挥割虫毒疫精(《七元召魔伏大天神咒经》)。
是则该派有召五雷神兵的秘法。所谓召役五雷,指中央大云雷和东、南、西、北大云雷,各统有火铃神兵,并伴有木、火、金、水、土精神兵。召役五雷,正是后来的五雷正法的主要内容,只是后世的五雷正法,召役之法与北帝法颇有差异,而且雷法盛行之后,对所谓五雷的含义作了新的解释,除如北帝派的五方五雷外,又构想出各种不同的五雷称号,但其间的沿袭之迹宛然可见。
雷法的源于北帝派,在五雷正法的理论中也有痕迹可寻。雷法理论中有雷受天罡所制的说法,称原雷霆之根宗,专以天罡为主。天罡乃天之柄星。经云:斗柄前星曰魁,斗柄后星曰罡。万物无罡不生,无罡不育。天罡属火,所指之方为雷门。河魁属水,对冲之方为雨户,又为地户。凡破地召雷,合从天罡对冲,方作用行事。若召役雷神,只是罡光所指之方,发号施令,冲则动,动则有电,有雷,有霹雳也。(《道法会元》卷七十七载张聎愚《天罡说》)这一雷属天罡之说,理论表述的清晰应有一个发展过程,但却是与五雷正法自始相伴随的。
后世雷法人士奉为宗师的王文卿便说过:雷城高八十一丈,列一十二门,并随天罡所指。天罡河魁,是为檄雷召霆之司。者,斗之妙用。北斗子为魁,第五廉贞为罡,午为魒。假如北斗正月建寅,昏则魒星指寅,夜半罡星指寅,平旦魅星指寅,余月亦然。北斗第一魁星属辰,第五罡星属丑,第七魒星属戌,三星皆是土。北斗属坤土,雷即斗,斗即雷。(《道法会元》卷六十七)
王文卿的表述比较系统,也比较有哲理的外观。他将雷法中设想的仙界雷司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说、五行理论统一起来,显得相当有条理。所谓正月建寅云云,本来是天文学描述的客观情形,此处拿来做了寻找雷霆所在的方法,即让人循着斗柄的运转以确定该时刻雷霆所在的方位,其法或称为雷霆起例。而其说的中心思想则是雷即斗,斗即雷。
按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