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地母(3/14)
类祭祀地神,是为了酬劳它负载万物与生养万物的功劳。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条说:天地未分,浑然为一体;天地初开,阴阳定位所以清气上升成为阳天,浊气下降成为阴地。为阳天的,五太相互流传,五天定位,上用太阳和月亮,参差玄象。为阴的地方的人,五黄相互乘加,五之气凝结,负载隐居山林房屋。所以说,天阴阳地,天公地母的。”《世略》所谓”土者,乃天地初判黄土也,故谓土母焉。“庙在汾阳,宋真宗朝大中祥符5年7月23日,诰封“后土皇地祇”,其年驾幸华阴亲祀之。今扬州玄庙观,后土词也。殿前琼花一株,香色柯叶绝异,非世之常品也。真宗皇帝封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按:应为徽宗)。”
后土、后土娘娘、皇帝祇、地母等,都是代表人们所仰赖以维生的大地之神。宋代封为“后土皇地祇”。道教并以玉皇大帝、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句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合称“四御”。前三者是天帝,后土是地祇。“皇天”、“后土”相对为文;而代表皇天的通常称上帝,或称玉皇大帝。代表大地的则为后土。
万物都是由天地所生化,天生而地养,所以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宋张载《西铭》:“乾称父而坤称母,予兹貌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文中即说明人秉受天地之气而生,所以天称父,地称母,因此后土也被称为“地母”。
据文中所说“天公地母”及“土母”二语,可以看出“地母”一词当是由此演变而来。正如“皇天”与“后土”是相对的一般。天公为皇天,所以“地母”即是“后土”。古籍及大陆地区所见,常将大地称之为“后土”,而台湾地区则通称为“地母”。
“后土”虽是大地神之称,但以文献而言,早期史料所见的“后土”大都被当作为“社神”讲。周秦的典籍,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山海经大荒西经》等等所见的“后土”都是指五行神兼社神“后土”,并不是代表整个大地的地母“后土”。
“天”和“地”虽然并称,然而古代显然重视天。而以后土代表大地,并进而和皇天并列并祀的,在历史上应是始于西汉的武帝。武帝于元鼎四年,在汾阴建后土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