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神与仙(7/8)
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以黄河为例,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决堤泛滥的黄河,因其威力之大、之恐怖,故而也被神格化了,在黄河沿岸的各地,都有着不同和神的传说。
但是随着人类的生产技术提高,在历史上的多个时刻,人们都曾通过自己的方式,使得黄河决泛得到控制。
从大禹疏导治水,到东汉王景治水,再到潘季训治河等等。当人类发现自己可以渐渐控制原本恐惧害怕的事物之时,原先被神格化的自然界万物,其形态也开始渐渐显现,而这些显现的形态,则更像于人形,黄河河神也有了类人的长相,在神话传说中也有了“河伯”的称谓。
又如雷电之神,在后来也有了雷公电母这等人格化的称呼,神开始与人类社会接轨,被认知的自然现象被赋予人的情感表达,所以许多包含着世俗感觉的神话传说出现了,例如《西游记》中出现的各路天神,他们不再仅仅是威严的象征,而是有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同样,政治方面的需求也对“神”与“仙”的合体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着的是中央集权及君主中央专制。
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之外,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治措施也十分的重要。
秦始皇在设计“皇帝”这一称号时,便考虑了“三皇五帝”这些神级别的人物,在汉武帝时期,为了达成其大一统的政治理想,董仲舒帮助汉武帝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
在这一层面,统治阶级将人民群众所信奉的“神”,所敬畏、恐惧的“神”利用起来,使得君王当前所拥有的权力变为神授予的。
这就让人们对于神的自然恐惧与敬畏,在现实社会这一层面上,转化到对君主的敬畏与尊崇上来。
于是神,除了因为人们的生产水平提高,对于自然界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而变得人格化之外,其与皇权、君权的结合,也使得神向人格化方向趋近。
与此同时,“仙”则因其亲民化与社会性,力量不断庞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永远无法接近到神,但是仙却是有可能接近的。
像是东汉末年黄巾军叛乱之时,大贤良师张角及其下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