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神与仙(6/8)
后,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仙人”渐渐出现了他的雏形。他将先秦的阴阳之学,卜卦之学等融合杂汇起来,给予这些会通过上述方式与上天交流沟通的人们以仙的名称。
而到东晋南朝之时随着道教的逐渐产生,越来越多的道教教义不断推动着被现实社会所压迫的人们隐居山林,修炼自身,以达到能与上天进行灵魂上的交流与沟通,最终达到超凡脱俗,升入天中羽化为仙的状态。
八仙过海就是一个十分标准的示例,其中如吕洞宾、曹国舅等都本是人世间的普通人,因个人修为或特殊行为化身为仙,因而其中也体现了让人们多行好事,积累功德之意,给人们以精神寄托的同时,也为统治者巩固统治起到了一定作用。
因而从应用对象方面来看,神是自世界诞生之初就存在着的,人类无法以任何形式所达到的境界。
它更像是自然的化身,神的存在解答了古代先民所看到的自然界运行中发生的各种让他们不明就里的问题。对于自然的恐惧与敬畏,在此化作了人们脑海之中精神与灵魂的寄托。
而仙则不同,就像是人们在日常运用时,将神与仙合并起来称作神仙这一固定用法一样,在许多语境之中,仙与人也常常结合起来,称作仙人。
而这种仙人,多是由原本的处于人世之中的常人,经过个人修炼等方式羽化成仙。
对于当时处于动荡社会中的人们来说,这种寄托与神相比起来,是他们在思想上可以接触到的,甚至在现实之中可以达到的。
他给予了人们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奔头。通过努力,通过修炼,人可以成为仙。
成仙之后,则可以摆脱人世间的苦恼,成仙之后也可以获得帮助世人的能力,这未尝不是一种有着古代中国特色的英雄主义。
03
“神”和“仙”怎么变成了“神仙”?
那么神与仙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是如何在演变过程中渐渐融合起来,发展到今天神仙结合的状态的呢?究其本源,还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神之所以为神,是因为他未知,并带给人们恐惧,它不像仙一样令人亲近,它是神秘的,摸不透的。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