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神与仙(5/8)
字的造字法与神相似,也为形声兼会意,从简体的“仙”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与“神”的以祭祀台所演化而来的“示”为偏旁部首不同,其左边为单人旁。
“仙”字最早见之于《说文》第167页,通过其中所示的小篆字体,可以清晰的看出,其左边为人的形状,右边则为类似手的字体将东西给举起来,也就是上升。
所以将左右结合,尤其小篆字形可以推出,所谓“仙”字即升入天空中的人。
如今的“仙”字,其右边部分简化从山,但是从小篆至汉隶,再至繁体楷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右部的“”仍具有托举而起的神韵。
所以由仙的字形我们可以看出,“仙”与“神”不同。神是站在祭祀对象位置的、难以触摸的天之使者。
而仙则更与人相关,其原本为人,后超出凡世,脱去肉胎,升入天中,羽化为仙。
与“神”字自诞生以来就所处的高级的“自然化身”的位置不同,“仙”字除去超凡升天之人这种概念之外,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之中,其有时也被用作形容某些人的不俗的行为、神态、动作、状态,这在今天的汉语语境中依然存在,例如“这舞蹈跳得好仙”、“这人长得好仙啊”等。
02
从应用对象角度,来分析“神”与“仙”之不同
像我们在前言中所提及的那样,神仙并行的称呼,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之下,使用的更为明显。
细数世界上影响范围较广的几大神话传说,在古希腊奥林匹斯诸神之中有火神、水神、爱神、创世神等等。在北欧神话之中,有雷神等,其中所提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名为诸神黄昏。
再看东方,在印度教的宗教信仰体系之中,有湿婆神,即毁灭之神;毗湿奴,即保护神;梵天,即大神。日本的神道教其主神也名为天照大神。
为什么到了中国的神话体系之中,神与仙便同步存在了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即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影响。
道教产生之前,其前身黄老之学,就已在社会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虽然与道教并不一致,但是其所提倡的无为隐世状态,为道教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
道教产生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