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神与仙(4/8)
体对待,但实际上两者是存在着非常多的不同的。
01
由字形角度来分析“神”与“仙”的不同
分析事物,往往采取由表及里的分析方式,在区分神与仙之时也不例外。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字的构成,都有着其独特的渊源以及含义,他并不像拉丁文、英文、韩文等文字,只是用简单的字符号组合来做区别,而是由意义演化而来。
最为明显的是,神和仙两字的书写方式迥然不同,因此这两个字在创设之时,也定然有着极为不同的含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神。
神字以简体字来看,即分为左边的示部旁以及右边的申字,其造字法兼具形声以及会意。
神字初见于西周金文,从《金文编》第十页中的神字金文示例我们可以看出:左边的示字至今变化不大,其形态三竖支撑,上为平台,其象征的是祭祀之台、祭台、供台。
而右边的“申”与如今的申字相差较大,如果我们结合经文,小篆到隶书、楷书中它的进化过程来看会发现:右边的申字在金文中,并没有表现出如今申字的四方状态,而是一个曲折的延伸的闪电形状,左右有分叉,中间为弯折的闪电主体。
再到战国时期,考古发掘所发现的文字记录,“申”字两侧的部分在逐渐汇拢收缩,而原先中间弯折的闪电,则变成了中间的一竖。左右两边渐渐成一个“不落窠臼”的“臼”形。
再到隶书时,两侧类似于“臼”的形状与中间的竖合并发展成近似今日的“申”形。
左边的表示祭台的“示”也逐渐简写合并,到隶书、楷书时,如今的“神”字也就成形了。
示在左,作为祭祀之台存在,而祭祀的是谁,右边的申字的演变过程,也让我们知道了他最先是先民眼中的闪电。
闪电来自于苍天,其光亮与能量,皆无比璀璨,故而被人们当看做是上天的使者,也就是神灵,即祭坛所祭祀者为天神。
后来“申”在天干地支中也有位置,也表现出了人们将其作为神灵来看待,《礼记·祭法》中有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接着看神仙的“仙”。
“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