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章个人对sd双方在战斗中优势和劣势看法。(2/7)
阿道夫会不会将未经许可就撤队的军官免职,这因人而异,真正的原因是他认为这些人失去了获胜的意志。
阿道夫很快就领教已方头将领们的失败主义,霍普纳在一月份也因为得到许可就撤退而被罢免,军长冯-施韦彭格和孔岑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被撤换。
另一方面,阿道夫迅速嘉奖了那些即使在逆境中也能表现出坚定不移战斗意志的军官。
比如瓦尔特-莫德尔,阿莫德尔在1941年12月中旬抱怨向后方防线撤退时,阿道夫认为他是接管位于勒热夫濒临崩溃的第9集团军最佳人选。
在12月的反攻中,s联红军已经接近兜住在季赫温、克林和罗斯托夫的大批d国部队,但缺乏实力和技巧来实现计划。
事实上,尽管局势逆转,s军仍然未能摧毁任何d国主力部队。
在1941年12月底,内务部报告s联只俘虏了名d军,而国防军却在过去6个月内捕获了名s联军人。
1941年底,s军自己的坦克部队状况变得非常糟糕,只能在冬季反攻中担当辅助角色。
到1941年圣诞节,d军和s军的装甲力量几乎都被摧垮,他们都只保有极少可作战的中型或重型坦克,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坦克预备队,后续的行动退化到一战时代。
在1941年的战斗中,d国装甲师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不是依赖先进的理论、装备或者领导能力,而是因为其装甲集群能在战术层面有效运用多运动合成作战法则,并通过无线电与本方其他装甲单位进行协同。
战前s联驾驶员和炮术训练不足是一项严重缺陷,这往往抵消了kv1和t-34坦克在机动性和火力上的优势。
1941年期间,尽管kv系列和t-34坦克在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优于任何d国坦克。
但s军却损失了1540辆kv系列重型坦克中的940辆,占总数的61,3131辆t-34中型坦克也损失了2331辆,占总数的74。(这些数字资料是在谷歌浏览器上找的,国内很难找。)
虽然维亚切斯拉夫-马雷舍夫努力让s联工业部门尽可能多的制造坦克,但仅仅有更多或更好的坦克是不够的。
作为s军汽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