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龙门遇诡(1/3)
&34;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34;--唐·白居易。
洛京龙门石窟,位于中原省洛京市区,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而鱼跃龙门之传说也发源于此。
相传古老时候大禹治水之时开凿的龙门山就位居于此。
《水经注》记载:&34;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34;
而鱼跃龙门的龙门就是从大禹开凿的龙门山而将伊水疏通而形成,相传想要化龙,必须跃过龙门之后才能褪去之前的身体,化作龙身。
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34;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34;
而现在的龙门石窟是洛京有名的5a级风景区,每天来浏览龙门石窟的游客达到数万人。
袁闲也随着众人一起朝着龙门石窟而去。随着走进龙门山之际。
只看着远处龙门山之上烟雾袅袅,宛如仙境一般。
袁闲当即准备走过龙门桥之时,忽见在龙门桥前方水域之上,模糊着竖立着一道门廓,若隐若现。
诧异之间,袁闲停住前进的脚步,伫立原地揉了揉眼睛定睛看去。
此时仔细去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前方只有波涛水浪,哪有什么门廓。
只当自己眼花的袁闲放弃了追寻。
当走过龙门桥到达西石窟之后,望着石壁上开凿的石窟,惊讶于古代人类的工艺和智慧。
当走进万佛洞时,袁闲明显能感觉到洞里散发出的微弱佛光,当准备走进观察之时,被工作人员阻拦。
无奈,袁闲只能放弃 ,只能在近处随便观察着。
观察完整个西石窟,也只在万佛洞之内发现了有微弱佛光散发着,但是此刻有着工作人员阻拦,袁闲无法进去观察到底是哪里散发出的佛光。
袁闲不想放弃,但这个时候有工作人员,也只能再找时间。
随便找了一处无人之地,靠着河边袁闲准备休息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