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自古造反出少年(3/4)
自行招募组建团练武装。
作为国家正规军队的有效补充,以应付越来越多的流寇。可崇祯的态度是模棱两可,也行也不行。
崇祯皇帝陛下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一方面无力应对关外建奴和国内此起彼伏的农民军起义。
另一方面又担心放开地方编练地主团练武装,迟早形成军阀割据,晚唐藩镇割据可是殷鉴不远。
就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若真有勇于任事者,悄着摸的拉起一支队伍,消灭流寇有功,造成既成事实的话。
朝廷也不会卸磨杀驴,不近人情。会酌情给这样的忠勇之士安排个团练总兵的职位当当。下一次大战爆发,拉上去充当炮灰用。
团练总兵自然比正牌总兵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可好歹是总兵,说出去还是很有面子的。
吕玉泽很想以后朝这方面发展,前提是朝廷不能让他挪窝,一挪窝他就炸刺。
他其实更想像后世的曾国藩、李鸿章一样可以到处设卡收厘金。形成事实上的军阀割据,大力发展商业,条件成熟后,开始摘果子。
商业税收才是富国富兵的支柱。
北沙河前,有一道新建的木桥,两边站着兵丁,还有人专门收钱。
过往的人群,官差们量力而行,看菜下碟,若是平民一人十文,若是乞丐,不要钱,若是富户商家,看看携带的是什么贵重货物?
按老朱家的规矩,三十抽一,有人若拿出别地进城的税收证明,那也是不行的,在这里不认。
吕氏车队到桥前,衣衫破旧的官差们如临大敌。
点子扎手,若是不敌风紧扯呼,这是强盗们的思维。
官差们就冷静许多,亮出身上的腰牌和腰刀,语气夹杂着冰粒子。
要马车上的人下车,他们要点验货物,方便收钱。
还好众人没带路引黄册,队伍里却是有两个有官身的人。
崇祯年间制度大都废弛,人员交流密集,南方更是无法约束百姓,大家都可以随时出远门去外地打工挣钱。
都是公门中人,那就很好说话了。
不一会,亮明了身份的吕金路和吕玉泽就被邀请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