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捐监当官(2/3)
结果他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要不然靠着吕家的盐枭底蕴,朝廷或者能再出一个低配版的洪承畴,卢象升之类的猛人。
为什么说好买官,这是有缘故的。天启年间,阉党横行的时候,一个地主闲着没事杀了个人,当地的县令是个强项令,秉公执法,判了地主死刑,让地主进了监狱先待着,等上面批了,好秋后问斩。
俗话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要是换成一般平头老百姓,犯了死罪自然是认罪伏法,乖乖上路。
可是地主不同,他老人家多少要挣扎一下。
一般的地主乡绅都有个监生的名头,可以给县令老爷递帖子,是平民告状的升级版。一张帖子过去,和他起冲突的人是老百姓的话,一般都会被如狼似虎的差役拿下,不问对错,打一顿板子先。
地主既然可以给县令递帖子,自然也可以越过县令找到更大的官来反制县令。他很快托关系找到了一个阉党官员。
跟着魏忠贤混的人都很实在,阉党的这位官员开价一万两白银让地主活命。这个地主心眼活泛,还懂得讨价还价。
当然价钱还是一万两,只是地主多提了一个条件。他想弄死这个县令。
地主在县里当霸王当惯了,头一回被一个外来的县令制住,还差点要了小命,他心里很不爽。
阉党做买卖的信誉还是值得信赖的,允许你讨价还价,能力范围内,一定要做好售后服务,让客户满意。阉党官员表示小事一桩,二话不说,痛快答应。
一万两银子到账,阉党官员的效率体现了出来。他们拿钱可真是办事啊,可谓是雷厉风行。不久就找个特赦的理由放了地主,转眼又找个理由给县令捏造个罪名。
结局令人唏嘘愤懑不已,县令死了,地主活了,百姓无动于衷,怨恨埋在心里有什么用,时间长了,还是该干嘛干嘛。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官场,吏治反腐根本谈不上,在官员眼里,一切都可卖,包括良心,法治,正义和公平。
其实这个地主可以把这桩买卖操作得更好,当时阉党已经明码标价卖官鬻爵。像他这样的监生,买个比县令大点的知府,大概需要纹银五六千两。地主完全可以买个知府当,回头再整治县令。
这笔买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